儿科感染性休克

概述

    根据中华医学会2006年的诊疗建议,脓毒症(sepsis)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出现循环功能障碍称感染性休克或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见表13-12和表13-13。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现病史询问是否有发热、畏寒或寒战、腹胀、呕吐、腹泻、脓血便、黄疸、关节痛、皮疹、皮肤黏膜出血、瘀斑、四肢厥冷、皮肤苍白或潮红、尿少或无尿、呼吸困难、头痛、嗜睡、抽搐、意识改变甚至昏迷等。
    2.过去史询问近期是否有皮肤感染病灶,如毛囊炎、疖肿、脓疱疮、新生儿脐炎,或中耳炎、肺炎、肠炎、皮肤烧伤、脑膜炎、细菌性痢疾、败血症、白血病、肿瘤、结缔组织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心肌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病史。
    3.个人史 询问有无接种各种传染病疫苗。
    4.家族史询问家庭成员中近期是否有发热、感染性疾病、脑膜炎、细菌}生痢疾的情况。
   
    (二)查体要点
    注意血压、脉压差、心率、脉搏、呼吸、神志情况、体温变化及热型,小婴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不发热或表现为体温不升。注意有无精神委靡、烦躁、意识改变、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脉搏细弱、心音低纯、气促、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皮肤出血点、瘀斑、皮疹、关节肿胀、肝脾大、黄疸、腹部压痛、脑膜刺激征、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
辅助检查

败血症时不高或降低,中性分类增多,核左移,可见中毒颗粒。休克时血液浓缩,可有血红蛋白升高。并发DIC时有血小板减少与凝血功能异常,D-二聚体阳性。CRP升高。败血症者血液或骨髓普通培养、厌氧菌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可呈阳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皮肤瘀点涂片可见脑膜炎球菌,脑脊液有化脓性脑膜炎改变。中毒性菌痢者粪便检查有脓细胞、吞噬细胞、红细胞,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
    2.其他检查    根据原发病不同,可进行X胸片、B超、脓肿穿刺检查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低血容量性休克多见于大出血、频繁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肾病综合征应用利尿剂时,扩容后很快纠正。
    2.过敏性休克见于青霉素或其他药物、血制品、食物过敏,患儿多有过敏原接触史,症状发生极为迅速,有时伴发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
    3.心源性休克多见于暴发性心肌炎、心脏压塞、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重症心力衰竭,多有原发病表现,中心静脉压升高,心电图、血液动力学监测有助于鉴别。
    4.神经源性休克多因剧烈疼痛等因素引起,原发病因在诊断中起决定作用。
诊断步骤
    诊断步骤见图13—10。

预防

    本急症是因感染而诱发微循环障碍,故积极控制和预防感染加重是关键,针对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感染病原或疾病谱亦不尽相同,根据流行病学或临床经验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治疗方案及原则

休克的液体丢失和持续低血容量可能持续数日。因此要继续和维持输液。继续输液可用1/2~2/3张液体,可根据血电解质测定结果进行调整,6~8小时内输液速度5—10ml/(kg·h)。维持输液用l/3张液体,24小时内输液速度2~4ml/(kg·h),24小时后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在保证通气前提下,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碳酸氢钠,使pH达7.25即可。可适当补充胶体液,如血浆等。一般不输血,若HCT<30%,应酌情输红细胞悬液或鲜血,使HB>10g/dl。继续及维持输液阶段也要动态观察循环状态,评估液量是否恰当,随时调整输液方案。
    2.血管活性药物在液体复苏基础上休克难以纠正,血压仍低或仍有明显灌流不良表现,可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提血压监测调整剂量,最大不宜超过20μg/(kg·min)。
    (2)血压调整剂量,最大不宜超过20μg/(kg·min)。肾上腺素。若存在儿茶酚胺抵抗,可选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儿茶酚胺抵抗性休克时可以使用。目前主张小剂量、中疗程。氢化可的松,3~5mg/(kg·d),或甲泼尼龙,2—3mg/(kg·d),分2~3次给予。
    5.纠正凝血障碍早期可给予小剂量肝素5~10U/kg,皮下注射或静脉输注(注意肝素不能皮下注射),每6小时一次。若已明确有DIC,则应按DIC常规治疗。
    6.其他治疗
    (1)保证氧供及通气,充分发挥呼吸代偿作用。可应用NCPAP,必要时小婴儿更需积极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以免呼吸肌疲劳。儿童肺保护策略与成人相似。
    (2)注意各脏器功能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
    (3)保证能量营养供给,注意监测血糖、血电解质。
   
    (二)治疗步骤
    治疗步骤见图13-11。
病程和预后

    感染性休克是儿科危急病症,病死率高达到40%左右,若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到90%-100%。
最新进展

    关于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失代偿期(晚期)两个分期,并据此对既往诊断标准作了相应修改(如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动态变化过程的一个阶段,诊断与治疗应重视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及动态评估,随时调整诊疗决策。
诊断标准

    1.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失代偿期(晚期)
    代偿期临床表现加重伴休克:为高动力性休克早期,可有意识改变、尿量减少或休克。心率快,休克:为低动力性休克,休克为多。
诊断依据
儿科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
相关课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先天性心脏病 |  化脓性脑膜炎 |  肾病综合征 |  肾病综合征 |  循证医学 |  呼吸困难 |  心力衰竭 |  心律失常 |  败血症 |  高血压 |  白血病 |  惊厥 |  肺炎 |  抽搐 |  出血 |  黄疸 |  发热 |  休克 |  麻疹 |  头痛 |  水肿 |  昏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