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毛进军:遣方用药须处处顾护胃气
2017/05/16 07:10:31月吟风歌如是说

1/1

【主诉病史】
胸闷、乳房胀痛及两胁部胀满伴频繁嗝气1年余。

【体检辅查】
保胃气是中医治病的第一要义 有些中医开方药味太杂,见一个症状加一味药,见一个西医病名拟一个方,阴阳不辨,寒热不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伦不类,章法尽失,这样不仅疗效难明,而且伤脾败胃,延误病情。 《素问·玉机真藏论》中说:“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说明胃是后天之本,护胃气而固本也是扶正的一个重要环节。胃气是中焦脾胃发挥生理功能的动力,为五脏六腑之气的后天本源,人身之气有赖于胃气而生而化。 仲景经方医学的精髓是保胃气 《伤寒杂病论》经方组方严谨,少则1味(甘草汤),多是3~6味,大多不超过10味药,除针对证机准确外,其主旨就是最大限度地固护人的胃气不受药物伤害,固后天之本。  六经辨治始终贯穿着保胃气的思想 辨证论治时注意胃气之盈虚 如《伤寒论》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强调用药不可伤及胃气。 遣方用药随病机而增减 如《伤寒论》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依据病人胃气强弱,顾护胃气为要。 节制饮食以助恢复胃气 如《伤寒论》398条:“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说明病后脾胃尚虚时,适当减少食量是保胃气的重要一环。 辨治着眼胃气充和 如《伤寒论》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强调了胃津充足,胃气和调,才能营卫和谐而病解。 总之,张仲景在辨证施治时,遣方用药要处处注意不可伤及胃气。扶正自然是保胃气,而祛邪时也多是兼顾保胃气以助药力,以助愈病。 现代名医蒲辅周遣方用药也很重视保胃气,他曾说道,人患病后,每每影响胃的消化功能,药多则加重胃肠道负担,更影响消化吸收。认为那种以药味多,用量大,花钱多,疗效就好的说法是一种偏见,并指出疗效并不与上述因素成正比:药量大,超过身体承受的限度,反伤害人的正气和胃气,倘若用的量适当,药量小,亦甚为有效。 要懂保胃气,必须学经典,用经方,必须深入体悟经方医学“保胃气”的精髓,遣方用药须以经方法度为准则。清代医家徐灵胎《慎疾刍言·制剂》有句名言很精辟:“要知药气入胃,不过借此调和气血,非药入口,即变为气血,所以不在多也”,此深得仲景真机,诚真知灼见也。

【诊断】
表位郁滞,阳明气结里微实,胃虚停饮,气机失和

【病例分析】
方药 厚朴七物汤 厚朴20克,枳壳20克,大黄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5克,红枣5枚(掰开),生姜20克切片。7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017年4月5日二诊 诉半年来没少吃中药,只有这次的药还少,吃后胃里不难受,有好转了。大便稍溏,上方去大黄加陈皮(内含橘枳姜汤、桂枝生姜枳实汤),继服7剂,以加强通彻表里,通气降逆之功。 2017年4月11日三诊 诸症好转大半,口干苦,心烦,眠差,舌质暗、舌体胖大、微干、边尖红、苔黄腻、中有裂纹,脉弦滑,辨为太阳少阳阳明合病,予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合枳实栀子汤7剂而愈。 按 此案方药不大,但疗效彰明,在于固护患者胃气。关键病机在于表里证并存,表不通透,气不旁流而内结走窜,须表里同治。此案气机不和之证在上焦,本在中焦胃气,辨证用方处处不忘顾护胃气。胸胁部胀满、乳房胀痛并非仅在少阳。枳壳消胸中痞满气胀,与厚朴同用寒温相合,升降相因,外达内透,专理三焦气滞,表里不通。证变机变方亦变,不可固化思维。桂枝、炙甘草、红枣、姜顾护胃气,故有良效。

中医科 消化内科 肾内科 内科其它
热门评论
用户1536655
0
大黄忌用于脾胃虚弱人群。
2017/05/16 21:42:42
用户1536655
0
大黄是用于出血,泻痢者。
2017/05/16 21:43:25
打开掌上医讯,查看完整评论(122)条
精彩推荐
下载医讯阅读
掌上医讯APP
医生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