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某女,50岁,加籍华裔,2014年12月21日就诊。 肺腺癌(3a期)手术切除左肺及放化疗后2年半。上月初因右肺炎住院,期间曾作洗肺,之后即出现肺积水、心包积液,先后抽胸水4次(5700ml),数日前出院时影像学检查显示仍有胸水潴留及心包积液,局部炎性增厚,胸膈多处淋巴结转移灶。 刻下:体瘦,精神不振,语声低微,面色苍白无华,双颊色暗,疲惫乏力,胸闷胸痛,气短怔忡,动则喘悸,心率总在110-150/min之间(服降心率西药),服安眠药仍寐差梦多,两小时一醒,畏寒肢冷,舌热身热,体温37.3-37.7摄氏度,午睡后微出汗,易烦躁,稍紧张则潮热汗出,时觉口苦,口干不渴,纳少饮少,频频嗳气,胃中气上顶感,大便2-3次/日,成形易散,尿频尿急,双腿发软,舌偏红齿印,苔白腻浮黄,脉细滑而疾数。 此属肺癌厥阴证,与太阴少阴并病。 靶位诊断:I级靶位在肺, II级靶位在手足厥阴经, III级靶位在脾,终极靶位在肾;靶性属寒热夹水。 治疗:针刺太渊、太冲、公孙、内关、中脘、期门,平补平泻,每周一次;中药予乌梅丸加减。 一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心率减少至100-130/min,精力稍增; 一月后,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胸闷胸痛、喘悸怔忡减轻,心率有时低于90/min; 三月后,降心率西药量减半,心率维持在90-100/min之间,有时会低于90/min,精神转佳,畏寒身热显减,诸症均见改善,CT检查示:胸膜积液及心包积液已完全消失,炎性增厚明显改善。 继续针刺太渊、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以补法,每周一次;中药予乌梅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调理至今,患者已康复近常人,精力较充沛,语声洪亮,寐可(已停服安眠药),降心率西药减量至1/4,CT检查示“胸膈淋巴结转移灶稳定,部分见缩小”,每日外出散步、访友,操持家务,尽享生活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