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女患,71岁,患有缺血性心肌病(NYHA分级Ⅲ级),前往其心内科医生处进行随访。该患者有因慢性左心衰继发的轻度肺动脉高压。平素服用赖诺普利、卡维地洛、地高辛等药物。目前心电图如下(心电图72A)。前次随访的心电图如下(心电图 72B)。 问题:ECG72A显示出什么问题?什么药物导致了这种异常?ECG72B中有什么主要发现?
女患,71岁,患有缺血性心肌病(NYHA分级Ⅲ级),前往其心内科医生处进行随访。该患者有因慢性左心衰继发的轻度肺动脉高压。平素服用赖诺普利、卡维地洛、地高辛等药物。目前心电图如下(心电图72A)。前次随访的心电图如下(心电图 72B)。 问题:ECG72A显示出什么问题?什么药物导致了这种异常?ECG72B中有什么主要发现?
追加病例 :2017-10-21 06:45:59
诊断:ECG72A——异位房性心律,顺钟向转位(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晚移行),左后分支阻滞;ECG72B——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时间延迟),左后分支阻滞,顺钟向转位(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右房肥厚(或异常) 解析:ECG72A——心律齐,心率76次/分。各QRS之前均可见P波(*),PR间期恒定(0.18s)。各导联P波异常,且在Ⅱ、Ⅲ、aVF、V3-V6导联负向(倒置)。这些P波并非起源于窦房结,而是起源于心房其他部位,故为异位心房律。QRS波时限(0.08s)、形态正常。电轴轻度右偏,略超过+90°(在Ⅰ导联轻度倒置,aVF导联直立)。引起心电轴右偏的病因包括右室肥厚(伴V1导联R波高,多有右房形态异常或肥厚),侧壁心梗(Ⅰ、aVL导联出现Q波,WPW综合征伴有PR间期缩短及delta波),左右上肢导联接反(Ⅰ、aVL导联P波、T波倒置),右位心(表现出左右上肢接反的图形伴胸前导联“逆向”R波递增),以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在没有引起电轴右偏的其他病因时才可做出该诊断)。由于该患者没有任何引起电轴右偏的病因,所以该心电图诊断为左后分支阻滞。从下方观察心脏膈面,可以显示心脏水平电轴变化,分析该图,V1-V2导联R波递增不良、胸前导联移行晚,移行在V6导联(R/S=1)。当心电轴发生顺钟向转位时,左室向量便移向后方,更常见于移向侧壁导联,这就解释了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以及晚移行的原因,QT/QTc间期正常(360/410ms)。 异位心房律并不常见。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时,可通过增加异位节律点自律性诱发。也可因窦房结活动被抑制而出现房性逸搏心律。上述这些情况可能是应用地高辛的结果,地高辛过量时一方面可通过增加外周迷走神经张力抑制窦房结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中枢交感活性增强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从而诱发早搏。少数情况下,房性心律也可由心房肌内折返引起。 ECG72B——心律齐,心率110次/分,各QRS波前均可见P波,PR间期恒定(0.24s),Ⅰ、Ⅱ、aVF、V4-V6导联P波正向(直立),为窦性心动过速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P波高尖(+),提示存在右房肥厚或右房异常。额面电轴右偏,位于+90°至+180°之间(Ⅰ导联QRS波负向,aVF导联QRS波正向)。如前所述,电轴右偏可能由右室肥厚、左右上肢接反、WPW图形、侧壁心梗、右位心引起。现无以上异常,故电轴右偏是左后分支阻滞。 肢体导联接反或右位心时,Ⅰ、aVL导联P波倒置,而该例Ⅰ、aVL导联P波直立,所以电轴右偏与二者无关。另外,PR间期正常,QRS波无delta波,也排除了WPW综合征。Ⅰ、aVL导联无Q波,排除侧壁心梗。但电轴右偏是右室肥厚还是左后分支阻滞所致并不清楚。尽管没有右室肥厚的表现(即V1导联R波增高),右房肥厚及电轴右偏也可提示右室肥厚。左后分支阻滞是排除性诊断,即在无其他导致电轴右偏的情况下方可考虑。 QRS波时限及QT/QTc间期与ECG72A中相同。但是在这份心电图上V1-V3导联无R波,而在V1-V2导联出现Q波,符合前间隔心肌梗死的表现。但是这种表现也可见于正常人,特别是女性,因为乳房组织可以减弱前向向量。图中还可见非特异性T波低平(↑)
学进展》2016年5月第37卷第3期,235-239.
下载医讯阅读
取次杏林懒回顾 2668天前亡率极高,易误诊,临床工作中应注意。 参考文献(略)
下载医讯阅读
取次杏林懒回顾 2670天前下未出现。(翻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赵楠楠)
下载医讯阅读
取次杏林懒回顾 2670天前集,故予以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方案,INR应维持在2-3。
下载医讯阅读
取次杏林懒回顾 2690天前至6个月。同时不建议在这类患者中使用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
下载医讯阅读
取次杏林懒回顾 2690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