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2

4年内4次心梗,罪犯血管各不相同,是何原因?
2018/03/05 18:41:41月吟风歌如是说

1/2

2/2

【主诉病史】
患者,男,47岁。主诉:发作性胸痛4年余,再发3小时。 现病史 4年前(2013年),患者有2次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血管分别为后降支(PDA)和左室后支,当时因冠脉多支血管扩张、血流慢,未植入支架,术后规则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药物治疗,INR保持在1.8-2.0。 半月前(2017年11月7日),患者胸痛再发,于左前降支(LAD)植入支架1枚。此次入院前1小时(2017年11月26日),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胸痛,持续不能缓解,疼痛放射至左肩,伴大汗。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

【体检辅查】
体格检查 血压:130/70 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114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2017年11月26日)TnI:4.83 ng/ml,BNP:正常。血小板抑制率:AA 16.7%,ADP 48.8%。INR:1.4。

【诊断】
1、冠心病,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房颤,心功能I级(Killip);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高脂血症。 治疗经过 既往治疗:冠脉造影显示血管全程瘤样扩张。第1次造影(2013年2月)显示右冠后降支血栓闭塞,第2次造影(2013年11月)显示右冠左室后支闭塞,给予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处理,均未植入支架。 第3次造影(2017年11月7日)未见闭塞段,前降支近中段有70%-80%的管状狭窄,植入支架1枚;第一对角支可见70%-80%的狭窄,球囊扩张处理。 此次治疗:肝素100 IU/kg抗凝,比伐卢定0.75 mg/kg负荷剂量静脉注射,1.75 mg/kg/h静脉泵入。术中可见回旋支血栓负荷重,给予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术后用药:氯吡格雷 75 mg qd,阿司匹林 100 mg qd,达比加群酯 110 mg bid,瑞舒伐他汀 10 mg qn,替米沙坦 80 mg qd,美托洛尔 25 mg bid。 随访1个月,患者无胸闷、胸痛不适,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复查血小板抑制率:AA 72.3%,ADP:56.1%。

【病例分析】
病例思考:患者4年内4次心梗,分别发生在不同血管,是否存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例如易栓症、血管炎等。并且冠脉造影显示血管严重扩张,是否考虑为川崎病样改变?(患者否认儿童时期诊断川崎病) 诊断方面 1、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明确,根据冠脉造影,I型冠脉瘤样扩张诊断明确,冠脉瘤样扩张的病理生理特征为血流缓慢、内皮功能不全、易痉挛和易血栓形成。 2、病因分析:患者4年内发生4次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分别为后降支、左室后支、前降支和回旋支。患者男性,有冠心病高危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吸烟),但是规则服用降压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抗凝剂的情况下仍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应考虑到川崎病或全身性疾病(例如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性。 治疗方面 治疗已强化干预冠心病高危因素,最佳治疗方法目前尚未定论,应个体化制定。 1、指南导向药物治疗:根据病理生理学特点,给予合理、强效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根据指南选择氯吡格雷和(或)阿司匹林联合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酯,建议进行口服抗凝剂出血风险评分,例如HAS-BLED评分或ABC评分。同时应避免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免加重心外膜血管扩张从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 2、介入治疗:此类病变的早期介入治疗疗效欠佳,本病例均选择单纯球囊扩张处理,指证明确,选择得当。 3、手术治疗:冠脉瘤样扩张合并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 瘤体到达起源血管直径的3~4倍时是外科手术的适应证,可与心外科沟通。 4、对冠脉内血栓负荷较大者,若血栓抽吸效果不佳,可静脉或冠脉内给予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或溶栓剂处理。 用药小贴士 2017年8月,ESC新版冠脉疾病的双联抗血小板(DAPT)治疗指南发布。 指南中指出:对于有口服抗凝治疗指征的患者(存在高缺血风险,或其他解剖学特征使得缺血风险高于出血风险),应考虑应用三联抗栓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OAC)1至6个月。同时不建议在这类患者中使用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

心血管内科 心脑电图室 医学影像科 医学检验科
热门评论
天天天蓝!
0
注意鉴别诊断很好
2018/03/12 23:14:25
马家卫生所马强俊13853260021
0
不错的病例分享!
2021/06/15 04:56:49
打开掌上医讯,查看完整评论(13)条
精彩推荐
下载医讯阅读
掌上医讯APP
医生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