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关注的11个年龄 影响我们终生!

在人体这部充满奥秘的机器里,“潜伏”着一些神秘“按钮”。英国《每日邮报》健康专栏刊文总结,尽管存在强烈的个体差异,人一生中总有一些年龄值得关注。下面,小编就一一为大家揭晓这些年龄的奥秘吧!
多数人会在10岁左右经历一系列巨大而奇妙的变化,骨发育加速期男孩12-16岁,女孩10-15岁,男性比女性晚一两年。40%的骨骼在此时以冲刺的速度形成。青春期男孩可长25-28cm,女孩可长23-25cm。此期间骨骼营养的充分供应能加速骨骼生长,营养供应不足将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杭柏亚主任中医师也表示,人从出生至20岁,骨骼生长发育,骨密度值持续增长。其中7-8岁的儿童以及13-14岁的女少年、15-16岁的男少年有两个快速的骨密度增长期。此时应当多给孩子吃一些含钙丰富的奶制品,并鼓励他们多多进行户外活动。在有限的生长周期内提高骨骼生长质量、加速骨骼生长;或给予骨骼生长的充足原料、延长生长周期,给予骨骼生长更大空间。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伍学焱教授表示,此时人体对各种营养需求量很大,最渴望的是钙质、维生素D及蛋白质食物,一些家长过于担心孩子营养不良、缺钙等,会额外补一些钙剂营养素或鱼油,但提醒家长要注意不能过量。由于可能含有雌激素,此时要少用化妆品,多吃绿色食品。
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智齿生长方面,个体有很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晔表示,智齿通常在18岁以后出现,因此时是智力发展高峰得名。如果出现某个部位反复肿胀疼痛、吃东西总塞牙等情况,可能是智齿发出的信号。
长智齿需要拔吗?拔智齿因人而异,不影响日常生活不用拔除。但如智齿位置不正,出现龋齿或冠周炎等情况,就需要把它拔掉。
智齿刚长出来的时候是会有点难受,如果没长歪或痛得很厉害,完全没必要去处理它。但如果智齿长歪,引起牙疼、牙周炎、脸部肿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就必须拔除。此外,当智齿萌出不全,有牙龈反复发炎或龋齿等症状时,也应拔除。如果长出的智齿经常发炎,就应该到正规的口腔医院进行检查,确定需要拔掉尽量就早点拔掉,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拔智齿需要注意:首先,拔牙不能空腹。其次,身体状况不佳时不宜拔牙。智齿发炎时也不宜拔牙,应待其消炎后再进行拔牙。拔牙后若出血应让牙医止血,切勿自己止血,以免发生感染。拔完牙两小时内不能吃东西,当天不能漱口,不能舔伤口,不能抽烟、喝酒、喝咖啡,以免刺激到伤口影响愈合。
童年和青春期是骨骼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这段时期我们的骨骼大小和强度都在快速成长。我们骨量中约一半是在青春期逐渐增加的,这个过程会持续至25岁。25岁时是骨骼的物质含量最富有的,此时基本达到骨峰值(骨骼生长时期的最大骨量)。
“20-40岁,骨骼生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骨密度也处于一生的峰值期。”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杭柏亚主任中医师表示,这一时期又可分为峰值前、后两个时期。“说25岁骨骼最富有,这个也是因人而异。”杭主任说,但一般来讲,在峰值前期,骨量缓慢增长,男女分别在33-35岁和32-33岁达到高峰值;进入峰值后期,骨量缓慢下降。
喝奶制品、晒太阳、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锻炼,能为你的骨骼“挣钱”,但长期吃素、过度减肥对骨骼总量来说是笔“大开销”,要避免。这是因为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要想它起作用就需要脂肪的参与。
从30岁开始,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开始下降,尤其需要提防身材变样。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不少看上去30岁左右的男性,开始顶起了“啤酒肚”。新陈代谢又叫基础代谢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会随之下降。一般来讲,从25岁-35岁的这十年间,如果你不做额外锻炼,那么身体每天消耗的热量会减100卡。
研究发现:30岁以后,人体的基础代谢率每年都会下约0.4%,新陈代谢速率和脏器功能都会下降,热量消耗会大幅减少,脂肪也会在此时更容易囤积于腹、臀和大腿等处。如果还按以前那么吃,每年将会增重2-4斤。
提高基础代谢率,就是要少吃多运动。因此,中年人要留意自己的体重变化,减少能量囤积。建议每周最少运动3次,每次30分钟。如果自己一个人总是懒得动弹,不防选择需要合作的运动,如打羽毛球、踢足球等。
英国科研人员发现,女性的“卵子库存”有200万个,但30岁时,约90%卵子被消耗殆尽。到了40岁,卵子数量仅剩3%,其中能发育成熟的只有450个,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高龄女性难怀孕。
过了30岁如何提高受孕率?
首先,要注意正确的性生活频率。夫妻生活频率过低,会减少受孕的机会,但夫妻生活过频,也会影响受孕甚至会引起女性的免疫性不孕。而且,夫妻性生活频率过高,就会导致精液量减少和精子密度降低,使精子活动率和生存率显著下降,受孕的机会自然降低了。所以,如果想要宝宝,夫妻的性生活以每周1-2次最为适宜,而且可以在女性排卵期前后适当增加。
其次,要注意性生活的姿势 ,正确的性生活姿势能够提升女性怀孕的概率。确认丈夫的精子离妻子的子宫颈越近越好,这也是确保怀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最后,正确的饮食也能够提高女性的生育能力。 日常的饮食中,注意多摄取一些有助于生育能力的食物,对于提高性生活的受孕率也会有所帮助。
如果在各方面准备都很充分的情况下,3-6个月还未见受孕,那么夫妻二人就要进行初步的检测,根据病史、年龄和性格,寻找一些医疗上的帮助。
30岁后的某个清晨,你可能毫无征兆地发现乌丝中的白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表示,30岁后出现白发是岁月的正常印记。这是由毛囊中黑色素细胞不活跃造成的。
南京市中医院皮肤科石红乔主任中医师认为,黑头发里面有黑色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黑色素含量减少,头发的颜色就越淡。随着人体的衰老,毛囊中的色素细胞也逐渐停止生长黑色素,所以头发就开始变白了。“人体没有统一分泌黑色素的‘水龙头’,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头发是一根一根变白的。”石主任说,长白发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且男性一般会在30岁后,女性则会在35岁左右,这也是国外统计的结果。
所以,很多人30岁以后,发现自己“突然”长出了白发。石主任说,建议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要过量烟酒刺激。吃首乌、芝麻、核桃可能有一定效果。还要避免精神过于紧张、熬夜、抽烟、高脂饮食,能预防部分脱发的发生或发展。
男性生育能力几乎相伴其一生,而男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30-35岁。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睾丸硬度、荷尔蒙浓度、个人健康状况、性事频率等。
一项研究发现,男性30-35岁期间,精子生命力最强、素质最高。后来遗传学家摩理士的研究也提出男性的精子在这个年龄段的素质是最高的。30岁后中国男性的精液质量开始倒退,不管是数量还是活性。35岁后体内的雄性激素开始减少,平均每1年睾丸激素的分泌就下降1%;精液的质量也不佳,精虫活力下降;精子的基因突变概率也随之增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精子的质量和数量都得不到保证。
有研究表明,爸爸年龄过大,胎儿发生各种疾病的概率也会相对增加。比如精子异常,妈妈受孕后,更容易出现早产、流产和婴儿先天畸形,甚至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耳聋、软骨发育不全等严重疾病。
以精子的质量为例,虽说老年男性的精子并不衰老,而且密度也较高,但精子出现基因变异的比率大大增加,精子活动能力已有明显下降的势头,不动的与畸形的精子数增加了20%。
另外,吸烟越久,精子畸形越多,尽早戒烟限酒很关键。
当你的骨含量比高峰期时骨含量低2-2.5个标准时,就表明你被骨质疏松缠上了。应加强锻炼,每周做有氧运动,例如跳舞、跑步等,还可快走四五次。
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杭柏亚主任中医师说,从40岁开始骨骼逐渐衰老,骨量逐步下降。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绝经后的20年内,约从50岁开始,骨量丢失迅速,年均达1.5%-2%。由于女性骨密度峰值较男性低,所以老年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较男性高。
民间有“花不花,四十八”的说法,认为48岁是老花眼的门槛。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莹教授表示,大约从45岁左右开始,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睫状体的功能也在减弱,从而出现老花眼。此时可通过老花镜解决。一般来说,50岁配100度,往后每长10岁增加100度。饮食上,可口服菊花、枸杞,多吃胡萝卜。每隔45分钟远眺一次,也能起到一定的延缓作用。
但近年来老花眼发病确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同济大学医学院眼科教授、上海新视界中兴眼科医院院长廉井财表示。老花眼为何会年轻化?廉井财认为,除部分先天性原因外,主要外因在于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
国外有医疗机构曾发现一种“智能手机老花”的现象:即20来岁的患者因为长期使用智能手机,眼睛过度疲劳,而出现变焦能力降低等老花的早期症状。廉井财也表示,这些年轻的老花眼患者,大多数为依赖电脑工作的白领、程序员等。在日常生活中,年轻人要重视用眼健康,保护视力,避免早老花眼的发生。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朱兰教授表示,女性正常的绝经年龄在45岁左右,黄金年龄则是49.5岁。个别早的可提前到39岁,晚的到60岁。如果在40岁之前就停经的话,就是卵巢早衰了。
妇女要提前做好更年期的预防。在更年期,90%以上的妇女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影响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女人35岁左右就要重视更年期保健,及早进行日常保养、补充钙质等。
只要做好了充分的预防和保养措施,妇女更年期年龄是可以往后延迟的,而且更年期症状同比也会较轻一些。睡觉是女人天然的保养品,一定要少熬夜。此外,长期压力大、精神紧张也容易导致卵巢功能减退,不妨借助有氧运动、瑜伽、音乐、聊天等方式缓解疲劳,释放压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郭应禄教授曾表示,调查发现,到了50岁,超过40%的中国男性患有前列腺增生。其原因是雄性激素类固醇分泌的改变而使尿道周围的腺体增大。增大的前列腺被压成扁平状,进而压迫膀胱而导致排尿困难。
只要一到50岁,每年就应到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做次筛查。每天要喝2-2.5升水,避免久坐或长时间骑自行车,要注意饮食清淡。前列腺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稍有不适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张振馨表示,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老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发于55岁以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1%以上,在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增加到1.7%。
帕金森病本身不会致命,一般不影响寿命。“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帕金森病是除老年痴呆症外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章文斌主任医师表示。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恶化,出现面部缺乏表情、动作缓慢、手部不停颤抖等症状。
随着现在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通过药物或者手术可以维持比较好的生活质量。但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可能会出现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增加脑部刺激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该病,平时应多动脑做做填字游戏、猜猜谜语,多找人唠唠嗑等。
60岁以上的人群中,10个有8个会被白内障问题困扰。解放军八一医院范钦华主任介绍,白内障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可以说是老年人的“必经之路”。“具体来说,许多人进入60岁大关后,晶状体开始变得浑浊。随着年龄的增加,白内障的患病率则明显增高。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变得混浊。一旦确诊为白内障,且影响了生活质量,就应尽早手术。”
在过去,我们经常听说“白内障手术要等到‘成熟’以后再做”,所谓“成熟”,其实就是指晶状体完全变性浑浊,患者基本失去视力。但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如今,白内障手术已经不需要患者等待视力完全丧失时才进行。只要自觉影响生活,经医生诊断适合手术的患者,就应尽早手术。
国际眼科杂志发表研究称,富含维生素C的饮食可以有效降低患白内障的风险。这项研究第一次表明了饮食和生活方式比遗传对眼科疾病的影响更大。
据法国媒体《TOPSANTE》介绍,研究人员对1000多对英国双胞胎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查,包括维生素A、B、C,以及锌、铜、锰的摄入量。并且用磁共振技术检测60岁的人在10年之内晶状体浊化及白内障形成过程。
研究表明,富含维生素C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将患白内障的风险降低20%。10年之后,摄入更多维生素C的女性患白内障的风险降低了33%。
那么,维生素C为什么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可能是维生素C抗氧化的特性阻碍了白内障的形成。实际上,眼部液体通常富含维生素C以预防晶状体浊化,通过日常饮食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会增加眼部液体量,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只是对日常饮食中摄入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研究,并不包括额外进食维生素C片的情况。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眼科教授、该项研究的负责人克里斯托夫•哈蒙德(Christopher Hammond)医生强调道,尽管仍然不能使人们免受白内障带来的痛苦,但可以通过富含维生素C的饮食延缓发病时间并且避免病情恶化。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49.1%的60岁以上人群患有高血压。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不过,高血压并非是你老了之后才出现的疾病,它与你年轻时如何对待身体对待健康密切相关。越来越多中青年人的血管已提前老化。
改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的基本治疗,减少油、盐的摄入、勤运动、少熬夜、心态平和非常关键。
高血压基本治疗的主要内容:
①限制钠盐<5-6g/天;
②肥胖超重患者减重5kg以上;
③限酒,每天饮白酒不超1两;
④戒烟;
⑤均衡饮食,每天食用蔬菜半斤;
⑥每天适当运动半小时以上。
健康是一辈子的事情。其实,追求健康没有那么多所谓的秘密,养成平衡膳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快乐心情等健康生活方式,永远都不会晚,但贵在坚持。
本文综合:生命时报、大众养生网、钱江晚报、齐鲁壹点、太平洋亲子网、中国新闻网、广佛都市网、浙江日报、环球网、扬子晚报等网络综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值班编辑:曹凡殊
责任编辑:晏霏霏
联系邮箱:health@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