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赶跑了湿气,简单有奇效!

这个方法适合最近湿重,手脚起水泡的各位艾友!
在所有的去湿方法中,讲综合效果:我推崇艾灸;讲简单有效:我推荐炒薏米水!
祛湿毒的东西写了又写,可总是觉得不够,因为一直没找到那个:简单、有效、不伤元气的方子。
无论是民间盛传的薏米赤小豆汤,还是乾隆的祛湿八珍糕,配方虽好,但都要花大量时间烹制,有心无力,喝一两次又绝对是没效果的。
唯一的好处是,终于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认识到:祛湿健脾比补肾更急迫更重要了。
下面,是一个长沙的妹子,在长了一脸痘痘,遍尝中西之术,终于祛痘修成正果的故事。我想这就是我要找的那个祛湿方了。
去年冬天给我留下了可怕的后遗症:满脸的痘,用了各种方法乃至喝中药都无济于事。
这次长出来的小疙瘩不似以往上火冒出来的大痘痘,而是像小米粒一样的丘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
我有幸拜会长沙一位老中医,老中医说,你湿热很重,热在表,湿在内,除湿很关键。老中医给了我一个方子,把薏米炒制表皮略焦黄,每晚睡前,适量炒薏米(15克)泡水,水量300毫升左右,开水也行,纯净水亦可,浸泡一晚,第二天起来,加点开水,空腹喝下,一定很好。
我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开始乖乖照做,每晚都用滚滚的开水,我相信开水能激发出薏米仁最大的能量。大概喝到第三天的时候,皮肤就有了一些小变化,小米粒状的丘疹没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感觉在慢慢减少。
从前只知道薏米煮水喝能去水肿,没想到炒薏米的效果这么好,中药的炮制方法是非常讲究的,薏米炒后性平甚至偏微温,比较有利于肠胃,且健脾的作用比生薏米强。
PS:
1,《本草经疏》凡病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妊娠禁用。也就是说:大便干结、小便量少、发冷抽筋,脾胃虚寒,孕妈妈不要用。但是炒制过的薏仁米就温和多了!
2,中医认为“焦香入脾”,从五行学说的角度,火生土,炒制过带苦味焦香味的薏仁米生脾土的效果更好!
我已经喝了2周多时间,快要恢复至从前的样子,只不过留下了很多之前乱挤的痘印。
1、生薏米性偏凉,经常煮喝容易伤身体元气,但炒薏米就温和多了,健脾的作用增强,甚至可以治疗脾虚引起的腹泻。
2、炒薏米有烘焙过的焦香,还能理气解郁,舒缓心中郁闷。
3、薏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对皮肤赘疣、粗糙不光滑者,长期服用也有疗效。
4、利水消肿、清热排脓,对体质原因导致的面部粉刺、皮肤粗糙、色素斑点有明显疗效。
将锅小火烧热,放入干净的薏米(薏米不需要淘洗,就用干的,如果嫌不干净可以用湿毛巾揉搓一下),全程小火翻炒至表皮微黄,我炒了1个小时。
炒好的薏米有微微的焦黄。
炒好放凉后装入密封的容器内保存。
每天晚上抓一把放保温杯里,开水冲泡,第二天早上喝。如果早上没时间,也可以拿到办公室随时冲泡。
炒薏米水有烘焙过的焦香从水中一缕缕溢出,是谷物的香。
冲泡过的薏米还会开花,大家知道,薏米煮到开花是要很长很长时间的,所以,炒薏米虽然只是简单地泡水喝,却能释放出所有的能量。
炒薏米水很适合现在湿热的天气。
你关心的养生话题,都在这里!
泡脚 丨 腰椎保健操 丨 不花钱的体检 丨 膝盖养护 丨 体质食疗单 丨 千万别生气 丨 打通经络百病消 丨 长寿秘诀 丨 比跑步游泳更好的运动 丨 生病与忌口 丨 手脚冰凉 丨 早起的好处 丨 千万别露脚脖子 丨 电吹风治病 丨 养生还是养病? 丨 早饭与心梗脑梗 丨 枕头里的秘密 丨 小满养生 丨 好男一身毛,好女一身膘 丨 不吃晚饭会怎样?
名医养生经验
三位院士谈防血栓 丨 郭成杰“一拍三揉” 丨 5位名医养生秘方 丨 黄煌讲长寿的秘诀 丨 路志正祛湿金方 丨 石学敏防中风 丨 中央保健员谈保健品 丨 李时珍:怎样不得病
中医药常识
煮中药的学问 丨 最适合看中医的病 丨 中医把脉的原理 丨 中医基本常识 丨 这些中药你认识多少? 丨 中医必读书单 丨 中医面诊法
普通人该如何养生?
中医关于养生的书有哪些?
名老中医如何治疗常见病?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于养生的问题,快到中医智库找!
一键下载,中医智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