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腺—系统解剖(图文)

消化腺—系统解剖(图文)

来源:影像园发布日期: 2009/02/03
一、肝fnd影像园XCTMR.com
肝(liver)是人体最大的腺体。肝细胞产生胆汁,参与蛋白质、脂类、糖类和维生素等物质的合成、转化与分解。肝还有解毒、防御等功能。胚胎时期有造血功能。fnd影像园XCTMR.com
(一)肝的形态和分部fnd影像园XCTMR.com
肝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可分为前、后两缘和上、下两面。肝前缘锐利,后缘钝圆。肝的上面膨隆,与膈相对,称为膈面(diaphragmatic surface)。膈面的前部借矢状位的镰状韧带将肝分成肝右叶(right lobe)和肝左叶(left lobe),后部没有腹膜的部分称裸区(bare area)。肝的下面凹陷,朝向下后方,邻接腹腔器官称为脏面(viscetal surface)。脏面中部有一呈“H”形的沟,即两条矢状位的纵沟和位于纵沟之间的横沟。横沟是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的左右支、肝门静脉和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位,故称为肝门(porta hepatis)。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所包裹,称为肝蒂(hepatic pedicle)。以肝门为界,左、右纵沟均可分为前、后两部。右纵沟的前部为一浅窝,容纳胆囊,称胆囊窝(fossa for gallbladder);后部为腔静脉沟,有下腔静脉通过。在腔静脉沟上端有肝左、肝中和肝右静脉出肝注入下腔静脉,此处称第2肝门。左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是脐静脉闭锁后的遗迹;后部有静脉韧带,是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的遗迹。肝的脏面借“H”形的沟将其分为4叶:左叶位于左纵沟的左侧;方叶(quadrate lobe)位于肝门之前,肝圆韧带和胆囊窝之间;尾状叶(caudate lobe)位于肝门之后,静脉韧带和腔静脉窝之间;右叶位于右纵沟之右侧。fnd影像园XCTMR.com
肝前缘为肝上、下面的界线,锐利,在胆囊窝处有胆囊切迹(incisura vesicae felleac),而在肝圆韧带通过的地方,还有一个明显的脐切迹(incisura umbilicalis)。后缘钝圆,对向脊柱。fnd影像园XCTMR.com
肝的表面,除上后面与膈愈着的一部分以及下面各沟以外,均复有浆膜。浆膜与肝实质间有一层结缔组织的肝纤维囊。此囊在肝门处特别发达,并随血管、神经、肝管等进入肝内,构成小叶间结缔组织。肝的浆膜移行至膈和其邻近器官时,形成许多韧带,主要有肝镰状韧带、肝冠状韧带、肝胃韧带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等。fnd影像园XCTMR.com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fnd影像园XCTMR.com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fnd影像园XCTMR.com
(二)肝的位置和毗邻fnd影像园XCTMR.com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当腹上部和右季肋部严重外伤或肋骨骨折时,可能引起肝破裂。fnd影像园XCTMR.com
肝上面与膈和腹前壁相贴。右叶的上面还隔着膈与右肺相毗邻,因此肝脓肿有时可经膈侵及右肺。肝下面与邻近的腹腔器官相接触。其左叶下面大部与胃前壁相接触;方叶下面接触幽门;右叶下面前端邻接结肠右曲,右叶下面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右叶下面后部紧邻右肾和右肾上腺。fnd影像园XCTMR.com
肝的位置可随呼吸、内脏活动及体位的不同,而产生一定范围的改变。站立及吸气时稍有下降,仰位和呼气时稍上升。在平静呼吸时其升降之差约2~3cm。女子及小儿略低。 fnd影像园XCTMR.com
(三)肝的体表投影fnd影像园XCTMR.com
肝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其最高点在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右第5肋相交点。左侧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的交点。肝下界,在右侧与右肋弓大体一致,故体检时,在右肋弓下不能触及肝,但在剑突下约3cm处可触及,3岁以下的健康幼儿,由于腹腔的容积较小,而肝体积相对较大,肝下缘常低于右肋弓下1~2cm,到7岁以后,在右肋弓下不能触到。肝借镰状韧带和冠状韧带连于膈下面和腹前壁,因此,在呼吸时,肝可随膈上下移动。fnd影像园XCTMR.com
(四)肝的分叶与分段fnd影像园XCTMR.com
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由肝门进入肝以后,和肝管互相伴行,三者共同构成Glisson系统。它在肝内的分支和分布区域与肝表面的分叶基本上不相符合。因此,肝表面的分叶远远不能满足肝脏外科手术的需要。fnd影像园XCTMR.com
肝内有4套管道,形成两个系统,即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所谓肝段就是根据Glisson系统的分支与分布以及肝静脉的走行划分的。Glisson系统分布于肝段内,肝静脉走行于肝段间,两者在肝内呈相嵌配布。根据Glisson系统的分支分布,肝可分为两半肝(左半肝、右半肝)、5个叶(右前叶、右后叶、左内叶、左外叶与尾状叶)、6个段(左外叶上、下段;右后叶上、下段;尾状叶左、右段)。fnd影像园XCTMR.com
肝内各管道在肝叶和肝段间存在着一些缺少Glisson系统分布的自然裂隙,这些裂隙称肝裂(hepatic fissure)。肝内有正中裂、左叶间裂和右叶间裂3个叶间裂,以及左外叶段间裂和右后叶段间裂两个段间裂。fnd影像园XCTMR.com
正中裂(middle hepatie fissure)在肝膈面相当于胆囊切迹中点到下腔静脉的连线。该裂将肝分为左半肝和右半肝。肝中静脉位于正中裂。右叶间裂(right interlobar fissure)位于正中裂右侧,在肝膈面为下腔静脉右缘至胆囊切迹中点右侧的肝下缘的外、中1/3交点的连线,转至膈面,连于肝门的右侧端。此裂将右半肝分为右前叶和右后叶,裂内有肝右静脉通过。左叶间裂(left interlobar fissure)起于肝前缘肝圆韧带切迹,向后上方至肝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此裂将左半肝分为左内叶与左外叶。左外叶段间裂(inft intersegmental fissure)在膈面相当于下腔静脉左壁至肝左缘上、中1/3交点的连线,转至脏面止于左纵沟中点稍后上方处。此裂将左外叶分为上段和下段,裂内有肝左静脉通过。右后叶段间裂(right intersegmental fissure)在脏面相当于横沟的右端与肝右缘中点的连线,转至膈面,向左连于右叶间裂。此裂将右后叶分为上段与下段。了解肝的分叶和分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肝脏外科手术中,可根据肝叶、肝段的划分,对肝病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依次施行半肝、肝叶或肝段的切除。fnd影像园XCTMR.com
(五)胆囊和输胆管道fnd影像园XCTMR.com
1.胆囊(gallbladder)  位于胆囊窝内,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相连,下面游离与横结肠的始部和十二指肠上部相邻。胆囊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fnd影像园XCTMR.com
胆囊呈梨形,分为底、体、颈、管4部分:前端圆钝,称胆囊底;胆囊底(fundus of gallbladder)常露出于肝的前缘,与腹前壁相贴,其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胆囊炎时,此处常有明显的压痛。与胆囊底相连的膨大部分为胆囊体(body of gallbladder);后部稍细为胆囊颈(neck of gallbladder);由颈弯向左下的部分称胆囊管(cystic guct)。fnd影像园XCTMR.com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fnd影像园XCTMR.com
2.输胆管道  简称胆道,是将胆汁输送至十二指肠的管道,胆道分肝内和肝外两部分。在肝内,胆小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小叶间胆管再逐渐合成左、右肝管出肝门。左、右肝管出肝门后,汇合成肝总管(common hepatic duct)。肝总管与胆囊管(cysticduct)汇合成约4~8cm长的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胆总管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下行, 向下行走在十二指肠和胰头之间,至十二指肠降部间与胰管汇合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hepatopancreatic ampulla),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肝胰壶腹周围有增厚的环形平滑肌构成的肝胰壶腹括约肌(sphicter of hepatopancreatic ampulla)(或Oddi括约肌)包绕,可控制胆汁和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图3-43)。在正常情况下,肝胰壶腹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胆囊扩张,使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由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贮存并浓缩;进食后,尤其进高脂肪食物,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囊内的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fnd影像园XCTMR.com
二、胰fnd影像园XCTMR.com
胰(pancreas)位于胃的后方,在第1、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其前面被有腹膜。胰质软,色灰红,分头、体、尾三部分:胰的右端膨大,称胰头(head of pancreas),位于第2腰椎右侧,被十二指肠环抱;中部呈棱柱状,为胰体(boby of pancreas),约居第1腰椎平面,前邻胃后壁,后邻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左肾和左肾上腺;介于胰头和胰尾之间的狭窄部分称胰颈,长约2~2.5cm,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其后方汇合成肝门静脉。左端较细,伸向脾门,称胰尾(tail of pancreas)。fnd影像园XCTMR.com
在胰的实质内,有一条自胰尾沿胰长轴右行的管道,称胰管(pancreatic duct),沿途有许多小管汇入,其与胆总管汇合后,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胰头上部,常存在副胰管(ductuspancreaticus accesorius),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数:5250
(本网站旨在聚合分享行业内优质的医疗新闻和学术进展,80%以上内容均通过爬虫抓取且链接到源内容网站,如果文章存在内容、图片、视频等侵权行为,请通过举报入口或者以下联系方式向我们举报,一经举报立即删除。本站对源网站的侵权行为不负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532-67773733)
热门阅读
官宣:这类医务人员可纳入编制!卫健委明确:医疗机构迎21项重要任务
百洋学院 04-09
APP阅读
输液时绝不能在一组用的临床处方,收藏!!
百洋学院 04-09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