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离开了协和,去了新加坡做医生……一段亲身经历!

她离开了协和,去了新加坡做医生……一段亲身经历!

来源:医声医事微信公众号发布日期: 2015/12/31

来源:“陈净大夫”微信公号(ID: Dr_Chenjing_SG)


上篇介绍美国行医之后,收到很多留言,强烈要求介绍新加坡行医的情况。(点击查看上一篇:我为什么离开协和?)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能理解这样的心情。当年在我打算来新加坡的时候,也是带着种种疑惑到处打听,但获得的信息非常少,我甚至在丁香园上给某著名站友留言,数日之后才收到回复,只是寥寥几字。到新加坡之后完全两眼一抹黑,发现有很多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因此,我觉得有必要给学弟学妹们一个真实全面的关于新加坡行医的介绍,也是给当年那个充满着疑惑而又感到无助的自己补交一份答卷。

为什么要来新加坡当医生?这里究竟有哪些优势?


一、入门门槛相对较低


对于一个国内医学院校毕业生,如果要去美国行医,要考USMLE;去英国要考PLAB;去香港要考香港当地的考试LMCHK;去加拿大去澳大利亚都要考当地的执照考试。但是如果来新加坡行医,这里是唯一一个不需要考当地的行医资格就能行医的发达国家。你只要拿着国内的毕业证、医师资格证、托福雅思达到一定分数要求,通过面试,那就可以啦。

二、薪水丰厚税收少


立马年薪就是40-60万人民币(税前)。注意哦:这只是起薪,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工资会越来越高。而且新加坡的个人所得税只有10%左右,比英美等发达国家要低得多(例如英国,个人所得税高达40%)。

三、长达36天的带薪假


除了可观的收入,还有很长的带薪假期。年假加上学习假每年的假期可达36天。

四、最快速度申请绿卡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相对容易的国家,来新加坡满2年可以申请永久居民,再过2年可以申请公民,所以最短时间4-5年可以换新加坡国籍,那是一本前往世界170个国家无阻的通行证,随时可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当然,移民政策在缩紧,以后会越来越难。但现在的形势还是比英美香港要相对容易,以英国举例,申请永久居民的要求是至少居住满5-7年,申请公民就更长时间了)。

五、双语教育环境


在新加坡,你的下一代可以享受双语教育,既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中文也不会拉下。如果自己愿意,还可以学马来语、泰米尔语。从小在这边培养起来的孩子都也能够全程中英文无障碍,熟练掌握通行世界的两大语言。(当然,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新加坡本地口音也都很重)

六、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比起英美澳大利亚,新加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那就是离中国很近。只要坐上3-6个小时的飞机就可以回中国了,逢年过节回家探亲访友、甚至回国过个周末都是可能的。亲人在国内有点什么事随时都能回国照应。

七、安全的行医环境


在国内,随着医患关系的日益恶化,医生已经成了一个危险职业。而在新加坡绝对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医生有着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而且行医环境绝对安全。

八、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新加坡有着“花园城市”的美誉,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这一点我有点底气不足,近年来由于印度尼西亚烧芭的缘故,雾霾太严重了,快赶得上北京了)。

……更多的好处等你来发现啦~

听了那么多好话,你是不是以为误进了一个中介机构?本大夫一向说话中肯,光说好话不是我的风格,接下来开始泼冷水了

一、考试压力扑面而来


怎么不是刚刚才说的优势之一就是入门门槛低,不需要另外考试吗?怎么这又成劣势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正因为新加坡没有自己本土的考试,又处于从英国培训制度向美国培训制度过渡的阶段,所以英国、美国的考试都要考。以内科为例,在进入内科亚专科培训之前,既需要考英国皇家内科医师执照(MRCP),也需要考美国的内科专科考试(ABIM),还有不少人把USMLE也考了。总之,把那些以为可以幸免的执照考试又得一个一个补回来。

二、进入培训系统竞争异常激烈


以为来了新加坡无需努力就能一步一步往上升的,最终当上主任走上人生巅峰的,那也错了。我们是以服务性质的医生被招过来的,叫做“servicemedical officer”;如果还想进一步晋升成主治、主任的话,必须要进入新加坡的培训系统,那才是以培养为目的的。进入不了培训体制,只能永远停留在最底层永远做一线医生。而这个培训的体制,叫residencyprogram,竞争非常激烈。热门的科室比如说眼科、骨科,能选上的概率在1:20;不太热门的科室,比如说家庭医学,比例也只在1:21:3。所以,很多人为了进入培训系统,不得不改行选了别的专业。还有人特别热爱自己的专业的,最后只能一直做服务性质的员工,而无法成为“砖家叫兽”。

三、工作压力大强度高


如果你是冲着一份清闲的工作而来新加坡,那又大错特错了。说到忙,估计哪个国家的医生都不会说清闲的,但从工作强度来说,我自己的感受是新加坡比国内的劳动强度大多了,比英国、美国的都大。听同事说,有段时间英国医生罢工,抗议工作时间太长,在急诊竟然一个晚上收了28个病人!听到这个,新加坡的医生都笑了。以内科为例,值班管的不是一个病房,而是一整栋楼甚至一个医院,不但要管几百号老病人,还要不断的收新病人,一个晚上收20-30个新病人是家常便饭。换个角度想,如果不是新加坡那么缺医生,也不会放松政策从全世界各地挖医生过来了。

四、镀金或跳板都会比较吃力


有人抱有想通过来新加坡后镀镀金再回国,这不是不可能,只是远比想象中的要艰辛。首先,公立医院门派观念很强,更倾向于要自己系统内一手培养起来的人。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从国内的名校、名医院出来的,但是如果决定来了新加坡,基本上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想再回到体制内不容易。另一个选择是国内的私立医院,现在在国内风生水起,但是想要一份丰厚的收入,那还得在新加坡熬个十年八年成为砖家叫兽才有可能。


想以新加坡为跳板去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行医的:这条路不是走不通,而是同样艰辛。因为那些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考试,每个考试都不轻松,在新加坡的工作本来就很忙,还要分心去准备考试,会非常艰难,而且当你在新加坡已经混了一些年头,好日子开始了,你又要去另外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切从零开始。与其这样,长痛不如短痛,尽早在国内把这些该考的考试考过,不用走这条曲线救国之路。

四、买房买车照样吃力


医生这个行业的收入水平在新加坡只能算中产阶级,哪怕混到了主任级别,年薪也不过百万人民币,在新加坡这个消费如此高的国家,买房买车照样吃力,不少医生都坐地铁上班。想通过来新加坡行医而一夜暴富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恐怕要失望了。

如果那么多的冷水还不能把你泼醒,你还很坚定的要来新加坡的话,接着往下看。来新加坡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学位关:


新加坡只认可以下这8所医学院校的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学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7/8年制)

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制)

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8年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8年制)

浙江大学医学院(7/8年制)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8年制)

武汉大学医学院(7/8年制)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7/8年制)

有人问我,如果不是这八所学校的行不行?5年制的行不行?我不推荐。因为这样会比较吃亏。如果这样的学位在新加坡只能进行临时注册(temporaryregistration)做clinical associate;而新加坡认可的那些学位可以进行条件注册(conditionalregistration)而做medical officer,这两者要干一样的活,但clinicalassociatemedicalofficer的收入和待遇都要差,而且无法进入培训体制。而同样的条件,如果你去其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对于国内的不同医学院校是一视同仁的(反正就是第三世界的医学院校)、5年制和8年制也没有区别。

所以,建议那些虽然无法满足新加坡行医要求但同样优秀的同学,争取尽早通过英美澳香港等国家地区的相关执照考试,从而选择一条更加光明的路。

二、英语关:


在官网上是这样写的:

IELTS - Minimum score of 7 for EACHcomponent (Listening,Read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TOEFL - 250 marks for computer-basedtest or 600 marks forpaper-based test or 100 marks for internet-based test

OET - Grade B and above

国内考的最多的是托福(iBT)或雅思(IELTS),要求iBT 100分以上, IELTS在听说读写各项都要7分以上。对于新加坡而言,这些语言考试只要通过了都予以承认,并无有效期的要求,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些考试过了一定年限,考试的官方机构就拒绝出成绩单了,除非你自己保留有成绩单。


我报名时就有个小插曲,当时托福成绩已经超过两年,ETS拒绝寄送成绩单,而我手头又没有成绩单,面临着要重考的危险。我左思右想,隐约想起貌似当年没有去考试中心领成绩单!打电话一查询,果然成绩单还在,而且一直帮我保留了好几年,有一种绝处逢生的感觉。

三、面试关:


新加坡卫生部下属的专门负责医生招聘工作的部门叫MOHH,每年都会来到北上广等地来进行面试和笔试,往往面试官都是新加坡本地的医生,主要是考察一些专业知识,用英文作答。以后有机会再单独介绍面试。总体来说并不难,因为这几年新加坡还是很缺医生的,所以基本上满足条件的也都能招过来。


据我了解,MOHH还是非常通情达理的。有的夫妻双方都是医生,一方的面试通过了,另一方第一次没有通过,还可以多次面试,最后尽量让夫妻双双过来能够团聚。尤其是负责在国内招人的项目负责人,人非常不错,很替我们着想。

四、执照关:


新加坡需要中国的医师资格证才能注册。很多医学院校都是在读研读博期间已经考了国内的医师资格证,因此不会影响。但是有的学校只能毕业一年后才能考医师资格证(比如说协和医学院),而新加坡的要求是拿到了医师资格证才可以在新加坡注册,所以不可以一毕业马上来新加坡,时间无形中推后了一年,这些都是你在做决定之前需要考虑到的因素。

最后,留几个有用的信息供大家参考~


新加坡负责医生招聘部门(MOHH)官方网站:http://physician.mohh.com.sg/career.html

投简历的信箱:physician@mohh.com.sg



欢迎来稿!

医声医事投稿邮箱:yijie@360zhyx.com

稿费:100—500

小编微信号:yishengme360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订阅号“医声医事”:yishengme


关注“医声医事”,倾听医者心声,了解医界动态,“医声医事”伴您一生一世!


主编“医姐”:yishengme360


加“医姐”为好友,可直接和“医姐”对话,还有各种优质专业群等着你加入!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数:115238
(本网站旨在聚合分享行业内优质的医疗新闻和学术进展,80%以上内容均通过爬虫抓取且链接到源内容网站,如果文章存在内容、图片、视频等侵权行为,请通过举报入口或者以下联系方式向我们举报,一经举报立即删除。本站对源网站的侵权行为不负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532-67773733)
热门阅读
解码癌细胞生存谋略,离子修饰肽抗癌潜力
美国希望之光医疗 03-24
APP阅读
这些睡姿可能是“身高杀手”,你家孩子中招了吗?
百洋学院 03-28
APP阅读
这类医务人员编制或有调整!官方明确新任务,满5年考核合格可入编,支持年薪制…
百洋学院 03-28
APP阅读
官宣:这类医务人员可纳入编制!卫健委明确:医疗机构迎21项重要任务
百洋学院 04-09
APP阅读
输液时绝不能在一组用的临床处方,收藏!!
百洋学院 04-09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