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p.m-3a.m醉人的急诊室

8p.m-3a.m醉人的急诊室

来源: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微信公众号发布日期: 2016/01/05


年末岁首,各种聚餐派对让人应接不暇,急诊室的8p.m-3a.m可见患者带来的醉后百态。酒精中毒诊断虽易,治疗不易,且极易导致医疗纠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11月26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徐胜勇老师做客医生站App,为大家带来《急诊陷阱之酒精中毒》,现将部分内容整理如下。


编辑:小卿

来源: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酒精中毒的各种死法


根据病史、气味、酒精浓度等诊断酒精中毒并不难,然而酒精中毒却有可能因为各种并发症造成死亡。但是,只要清晰地了解酒精中毒的可能危害,详细排查,绝大部分的酒精中毒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列举了酒精中毒的各种“死法”,请各位医生牢记这些可能的“陷阱”哦:


(1)易被忽略的问题


①呕吐窒息:酒醉后呕吐,又失去气道保护而导致的窒息是最常见的患者死亡。


②贲门撕裂、食道裂孔疝、消化道大出血:剧烈呕吐导致贲门撕裂大出血,或患者有消化道手术史,或在饱腹的情况下,因步态不稳导致身体上的物理碰撞使内脏发生闭合性损伤,但却没有印象,易被漏诊。


(2)医源性损伤


①胃破裂:洗胃时,大量胃内容物堵塞洗胃管。


②膀胱破裂:酒后排尿反射降低,酒精等物质会导致尿量增多,临床上不少医生给患者用利尿剂,目的是为了使患者膀胱充盈以增强排尿反射被“憋醒”,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若患者的意识状态没有好到“被憋醒”的程度,反而加剧了患者膀胱破裂的危险。


(3)电解质、血糖紊乱


①低钾:呕吐、利尿可导致低钾,低钾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


②低血糖:酒精代谢消耗大量糖分,常醉酒患者的肝功不佳,肝糖储备较少,都易导致低血糖。若错把病人的躁动、意识障碍等表现当做醉酒表现,则会忽视了低血糖的可能。若为糖尿病患者,甚至可能出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


③代酸性酸中毒


④休克:常见休克类似于过敏性休克,由于血管扩张,呈现出俗话说的“脸红脖子粗”;呕吐、失液可导致容量性休克


(4)其他


①继发胰腺炎、心律失常、心梗、脑出血;②醉酒后的外伤和隐秘受伤;③假酒以及合并其他中毒;④糖尿病并发症;⑤双硫仑反应;⑥横纹肌溶解;⑦韦尼克脑病;⑧急性脱髓鞘综合征;⑨低体温


如何跳开陷阱,直捣真正的病因?


酒精中毒是一种排除性诊断,抢救时首先要排除酒精中毒的继发性改变,切不可因家属急躁而忽视、漏诊。


要识破陷阱,这些步骤不能少


病史询问、查体、化验检查的目的都是为了排除其他疾病。


病史询问:问题可涉及喝酒的理由、方式;喝酒后有无外伤或可能受伤;意识状态变化过程;呕吐情况和性质;既往病史,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糖尿病;近期用药史等。


查体: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可散大)、气味、心肺腹查体、神经系统查体等。


化验检查:①中重度中毒均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胰功、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血气分析。②根据情况选查:毒物筛查、心电图、头颅CT、腹部B超、腹部平片、胸腹CT。③头颅CT:有头颅可疑外伤史、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饮酒情况和意识障碍不符、治疗2-6hr意识障碍逐渐加重。


避免误区,准确用药


轻度中毒无需治疗,发现其他问题以及支持对症治疗是关键。


(1)常见治疗误区


①催吐、导泻、洗胃:基本不用。催吐风险高,若为轻度中毒,基本已被吸收,催吐意义不大;若为重度重度,主要问题是呕吐窒息,催吐会加剧窒息、贲门撕裂、食道裂孔疝、消化道大出血等风险。


②利尿:弊大于利,前文已详述。


③促酒精代谢和促醒药物:争议较大,暂无研究证明预后效果如何。


④抗生素:慎用!如果一定要用,必须考虑到双硫仑反应。


⑤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酒精是小分子物质,通过CRRT可完全排泄,但杀鸡焉用牛刀?


⑥止吐和镇静:有时很有必要。常见致死因素里不少与呕吐有关,因而止吐很重要;患者往往躁动,镇静有利于患者配合医生,但必须在监护下进行。


(2)简要用药示范


①甲氧氯普胺 10mg im. St:减少醉酒反应,比如呕吐误吸、因呕吐丢失的容量等。


②西咪替丁 0.2g 入壶 st:保护胃黏膜,警惕溃疡出血。


③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500ml+15%氯化钾 10ml /indrip. St:补液要有糖,谨防低血钾。(维生素类没有很大必要,长期饮酒者可以考虑)


④纳诺酮 0.4mg 入壶 st(不推荐):用于吗啡类中毒引起的意识障碍,而不是酒精中毒。会引起心血管问题,且不能改善预后。从致死率、插管率、呕吐误吸角度考虑,并没有大作用。


如何观看该课程?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下载“医生站”,在“医生站”中搜索该讲座标题或专家名,或在“视频”中找到该讲座,即可免费观看完整讲座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数:1723
(本网站旨在聚合分享行业内优质的医疗新闻和学术进展,80%以上内容均通过爬虫抓取且链接到源内容网站,如果文章存在内容、图片、视频等侵权行为,请通过举报入口或者以下联系方式向我们举报,一经举报立即删除。本站对源网站的侵权行为不负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532-6777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