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遭医闹索赔1000万,中科院你在做什么?

北医三院遭医闹索赔1000万,中科院你在做什么?

来源:MedSci微信公众号发布日期: 2016/01/16

来源:MedSci 作者:风四哥;本文系作者投稿,转载需授权!


昨天,北大医学院三院产科遭遇几十名不明人员围攻,起因是1月11日,一名叫做杨冰的产妇因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死亡。我们知道,一旦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心包压塞,抢救成功率很低,死亡率极高。该名产妇5年前曾在怀孕期间罹患重度子痫,后在孕27周时生下早产儿。最终孩子因肺炎死亡。五年后二次怀孕,因妊高症再次住进北医三院产科。由于死亡产妇家属向医院提出高达1000万的索赔要求,一些产妇在此期间被迫转院。根据北医三院的公告称,期间死者家属数十人聚集并滞留北医三院产科病房,在病房大声喧哗辱骂,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北医三院正常医疗秩序,对其他孕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不仅如此,死者生前的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此次事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1月14日,一份据说是死者生前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出的公函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并被中科院多位实名认证人士转发。在公函中,中科院理化所要求北医三院对这位科技骨干的离世原因作出“公正、透明、翔实”的调查,给出“真实、完整”的结论。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一个鲜活的生命离世都是每一位医者的痛,没有哪位医生会眼睁睁的看着病人离世而无动于衷。对于生命的守护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职责,毋庸置疑。患者家属对于痛失亲人的悲苦让人同情,但他们的举动令人震惊,在打砸医院之后提出高额索赔达1000万的数字令人咋舌。全然忘却了病人在生命垂危之际为了挽救生命而呕心沥血的医护人员。我们同情患者家属,但是在作为中国的最高科学机构的中科院在此事件中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居然那么刺耳。“中科院理化所要求北医三院对这位科技骨干的离世原因作出“公正、透明、翔实”的调查,给出“真实、完整”的结论”这份公函看着竟那么傲慢和粗鄙。

来自于朋友圈的一位朋友的看法:我觉得病人都挺惨的,包括死去的那个产妇,本身已经因为之前生的那个孩子被三院从鬼门关上救回来一次,重症子痫啊同学们,孩子27周早产,救活了,后来又肺炎,家属自己要求放弃治疗,后来孩子死了把三院告了,赔了40多w,尝到甜头了。这种身体明明不适合再生,非要生,这五年没干别的就一直要孩子,结果怀了果然就妊高症,一直被三院的大夫们看着保着,结果不幸发生了,家属马上就开始闹,开口就要200w,然后医闹就砸医院打大夫。这次要价1000万。

当下真的如某些同行医护人员所言,在尊重生命的医生眼里,病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治疗上没有高低贵贱,无论你是农民工还是高级干部。在治疗犯法上都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中国科学院的做法,却让人大跌眼镜。其实在真实、完整的结论公布之前,媒体和公众都无法对该名产妇离世的责任问题进行猜测和评论。但通过正当渠道、理性解决医疗纠纷应该是一个公民该有的态度。作为国家机构,通过这样的方式介入个人与医院的纠纷是否合适?此刻的中科院如果能够秉持一份公道,阻止患者家属的暴行,将事件交由鉴定机构来给予公正处理机会显得更符合一个学术机构应有的态度。

中国科学院作为患者的单位痛惜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科技人员,也许她的科研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居功至伟,但是生命的本质就是这样,生死无常,而且据该院参加救治的医护人员自己说:这位患者的身体合并症很多,之前就曾经有过很危险的孕产经历。为了追求一个完整的家庭的愿望无可厚非,但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冒险怀孕生产,最后酿成悲剧。期间众多的医护人员一直在监护病人,但是最终难以克服生命的禁区,想来令人唏嘘。

当下的年关,众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工作一年讨要工资维权无门的故事比比皆是,而一个单位能站出来坚定地为已故青年员工维护权利令人敬佩,但是作为该单位的领导也应该理性清楚地知道,作为生命科学的医学还在向前摸索阶段,很多生命禁区还是未知,作为那些医生和护士们都在为了病人的生存而拼搏不已。这份守护生命的精神不应该被不理性的医闹所打断。 而作为我们国家的顶尖科研机构更应该清楚生命的过程,而绝非为暴力站台,携公权力以自矜,徒增笑料。此刻身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机构的北医三院的领导层也应该为自己争取一个明白、公正、合理的交代!

中科院的医闹事件可为近些年医闹事件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众所周知这些年的医闹都是以个人的行为,众多的医闹往往都具有个体性而不具有公性质,但是今天的中科院的一则声明却突破了这个底线,以公权力发生,为医闹牟利站台确使得这一事件更具有影响力。

熟知生命科学的中科院不可能不懂得医疗本身行为就具有不确定性,但是这次的患者是一位妊高症和子痫的孕妇,曾经的失败妊娠经历已经说明了患者不适合继续妊娠,其中的妊高症以及后来的主动脉夹层已经说明了医生的判断准确。这些内容我们相信北医三院的专业医生已经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和本人,而且在她生命危险时,众多的医护人员在抢救病人之余,苦尝暴力和勒索,这时的患者单位不是理性安抚家属,协助制止恶性行为。我们看到的是中科院的一纸檄文。

隶属于中国顶级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的理化技术研究所500余名在职职工中,拥有众多的院士、博士、硕士,但是这一次的举动似乎和科研机构本应该具有的科学性和理性态度不太吻合,逝者已逝,我们在痛惜那位优秀的学者那一刻,是否也应该反思。


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关于网传“中科院理化所杨女士死亡”有关情况的说明

来源:北医三院官方网站

北医三院产科患者杨女士,34岁,妊娠26+周(自然受孕),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2015年12月28日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胆囊结石等。住院后行系列检查和专家会诊,经治疗病情相对平稳。2016年1月11日出现胸痛继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多科室联合抢救无效死亡。我们对杨女士死亡深表遗憾。


经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多学科专家讨论,初步判断猝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尸体解剖所见符合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

主动脉夹层初期症状不典型,一旦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心包压塞,抢救成功率很低,死亡率极高。


杨女士死亡后,医院非常理解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产科主任、医务处及时与患者家属和单位领导多次沟通,说明病情及抢救经过,并建议尸体解剖查清死亡原因。其后,家属数十人聚集并滞留北医三院产科病房,在病房大声喧哗辱骂,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北医三院正常医疗秩序,对其他孕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经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级公安机关介入,患者家属离开产科病房,医疗工作秩序得以恢复。


北医三院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构或法院处理解决医疗纠纷。

北医三院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服务于患者。

感谢社会各界关注和理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16年1月16日

官方链接:http://www.puh3.net.cn/yyxw/xwbd/87570.shtml

(以上内容系粉丝投稿,仅代表作者观点。)


小知识:主动脉夹层破裂

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些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流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主动脉结构异常是,自然容易发生主动脉的裂开,常见的因素包括:马凡综合症、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特发性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化、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等等。我们熟知的美国女排运动员海曼和男排运动员朱刚都是这些原因,而倒在运动场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时,也容易造成动脉壁的损伤。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几乎所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都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现象。换句话所,高血压的控制对于主动脉夹层的预防、治疗、预后有着全面的影响,是最基本和最不能忽视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妊娠是另外一个高发因素,与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发生于孕期。主动脉夹层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常见的发病年龄在45~70岁,目前报道最年轻的病人只有13岁。


根据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的位置和夹层累及的范围,目前医学上有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最广泛应用的是1965年DeBakey教授等,提出的3型分类法。Ⅰ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Ⅱ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如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A型;向下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B型。1970年,Stanford大学Daily教授等,提出了另一种主要依据近端内膜裂口位置的分类方法:Stanford A型:相当于DeBakeyⅠ型和Ⅱ型,Stanford B型:相当于DeBakeyⅢ型

疾病症状

在实际情况中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情况,也称之为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一些:


1、 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往往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严重的可以出现心衰、晕厥、甚至突然死亡;多数患者同时伴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2、 主动脉分支动脉闭塞可导致相应的脑、肢体、肾脏、腹腔脏器缺血症状:如脑梗死、少尿、腹部疼痛、双腿苍白、无力、花斑,甚至截瘫等。


3、 除以上主要症状和体征外,因主动脉供血区域广泛,根据夹层的累积范围不同,表现也不尽相同,其他的情况还有:周围动脉搏动消失,左侧喉返神经受压时可出现声带麻痹,在夹层穿透气管和食管时可出现咯血和呕血,夹层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压迫气管表现为呼吸困难,压迫颈胸神经节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肺动脉出现肺栓塞体征,夹层累及肠系膜和肾动脉可引起肠麻痹乃至坏死和肾梗死等体征。胸腔积液也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常见体征,多出现于左侧。


疾病危害

主动脉夹层的最大危害是死亡。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以往的文献报告,1周内的死亡率高达50%,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在60-70%之间。


除此之外,即使患者得以存活,因假腔的扩大和压力的增加,真腔血管的血流量降低,则会导致主动脉所供血区域的脏器缺血。(来源:中华医学会 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分册。


编辑:小小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MedSci临床研究平台


MedSci

改善医疗质量

微信号:medsci_cn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数:859
(本网站旨在聚合分享行业内优质的医疗新闻和学术进展,80%以上内容均通过爬虫抓取且链接到源内容网站,如果文章存在内容、图片、视频等侵权行为,请通过举报入口或者以下联系方式向我们举报,一经举报立即删除。本站对源网站的侵权行为不负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532-67773733)
热门阅读
中纪委发文,严查基层医疗腐败
百洋学院 07-21
APP阅读
这6种药已被禁用!你还在用吗?
百洋学院 07-18
APP阅读
刚刚!国家卫健委发文:基层医生公卫补助定了
百洋学院 07-18
APP阅读
警惕!甲氧氯普胺与这类药物联用,患者意识障碍
百洋学院 07-21
APP阅读
地塞米松在皮肤科的11种常见用法
百洋学院 08-01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