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专业委员会成立 AtriCure助力国内房颤规范化治疗进程

心房颤动专业委员会成立 AtriCure助力国内房颤规范化治疗进程

来源:掌上医迅发布日期: 2019/06/30

作为房颤第一病患大国,我国房颤病患者总数达1000多万,并逐年上升,疾病相关死亡率增加2倍,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为规范我国房颤诊疗路径,建立多学科临床协作机制,构建国际化产学研一体机构,6月27日,国内首个以内外科联合治疗房颤为主旨的二级学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心房颤动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正式成立。专委会选举北部战区总医院副院长、全军心研所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辉山担任主任委员;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王祖禄、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董念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高连君、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韩冰等12名专家担任副主任委员。 


 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心房颤动专题交流会上,与会专家们共同交流与探讨当前国内心内与心外科房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其中主任委员王辉山就《一种新手术方式治疗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报告,报告指出在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外科治疗中,迷宫Ⅲ/Ⅳ手术仍是主要方法,但两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无法完全兼顾。为此,医生团队在通过结合左心房迷宫Ⅲ型切缝手术与其他部位迷宫Ⅳ型消融手术为患者治疗后,术后两年病患左右心房功能80%以上恢复。同时在临床试验中使用AtriCure消融技术,可为手术提供高标准的消融径线连续性和透壁性,为房颤患者达到更好的房颤消融治疗效果。 

 作为引入AtriCure射频消融系统的医院之一,北方战区总医院通过先进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心脏外科手术中联合治疗持续性房颤适应症的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王辉山表示:“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钳是由两组平行钳夹电极,交替消融。从而实现柱状,无薄弱电空隙的连续透壁电隔离,能够有助于恢复窦性心律。同时手术操作简单、主动脉阻断时间短,为外科医生提供了较短的学习曲线,易于该技术的开展和推广。专委会今后会促进更多国际先进技术引入国内,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共同推进中国房颤治疗的标准化进程。” 

 AtriCure旗下的IsolatorSynergy双极射频消融系统是全球唯一经过美国FDA批准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中联合治疗持续性房颤适应症的射频消融系统。AtriCure中国区经理梁钊表示:“中国房颤治疗领域需要更多先进技术,得益于百洋专业的商业化平台,通过精准的营销控制与成熟的分销能力,让AtriCure的产品能更好地应用于中国外科房颤临床治疗领域,目前AtriCure的产品已覆盖全国近20个省市。此次专委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先进技术在房颤治疗中的转换和应用,我们将会与专委会一起,为中国房颤治疗接轨国际而努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房颤患者,2018年AtriCure与百洋医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百洋作为专业的商业化平台企业,以全渠道覆盖的能力、多品类协同的能力、数字化运营的能力,推动先进的房颤治疗技术在中国临床应用中的实际落地,为中国的房颤患者带来国际顶尖的治疗方案。未来,百洋还将充分利用自身的商业化能力帮助国际顶尖的医疗器械企业打开中国市场,为国内医生和患者带来先进的技术与治疗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数:8397
(本网站旨在聚合分享行业内优质的医疗新闻和学术进展,80%以上内容均通过爬虫抓取且链接到源内容网站,如果文章存在内容、图片、视频等侵权行为,请通过举报入口或者以下联系方式向我们举报,一经举报立即删除。本站对源网站的侵权行为不负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532-67773733)
热门阅读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 05-12
APP阅读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 05-12
APP阅读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 05-12
APP阅读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 05-13
APP阅读
官方明确16项基层任务,支持退休医师参与签约服务…
百洋学院 05-16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