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从1976年成都首例断肢再植成功到2005年成为首批成都市重点学科,一直是四川省骨科领域“三驾马车”之一。这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几代骨科人,用行动践行“大医精诚,厚德积善”院训的结果。留美博士梁益建正是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
70°、90°、180°……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说仅是一个个数字,但对脊柱畸形患者来说,却是一道道难以迈过的坎。严重脊柱畸形,伴随的极重度呼吸功能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意味着他们一辈子不能挺直脊梁,甚至因此丧失生命。梁益建博士不忍心看着患者们因畸形遭遇各种痛苦和生活中的困惑,甚至面临生命威胁。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使他一次次跨越手术禁区,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挽救了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
大医精诚:立志作一名好医生
出生在重庆一个煤矿家庭,因矿难留下残疾的父亲,使他立志要做一名好医生,1986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的一家中医医院工作。为了更好地学好骨科造福病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先后6年自费在全国著名医科大学进修学习。为了更进一步研究各种颈椎疾病,2003年考取了攻读神经病学的博士学位,两年后被推选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世界脊柱协会主席汉森袁教授处学习脊柱外科。
2008年,回国后的梁益建博士积极响应卫生部万名医生下基层,去到四川省边远山区盐源县泸沽湖地区,他第一次遇到一个严重脊柱弯曲的年轻患者,其胸口已经弯到膝盖了,生活极其不便和困难。在梁益建博士的多方努力下,筹集了十多万手术费后,亲自为这位患者进行了脊柱畸形矫正手术获得成功。中央电视台还专门怕了纪录片“驼背奇遇记”在十台和一台黄金时间播放。也正因为这一场“意外邂逅”从此梁益建博士和脊柱畸形(“驼背”) 结缘。
在梁益建博士的心里,做一名好医生的梦想随时提醒着他,他经常告诉他的学生。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祖国的强大,你什么都没有,在国外体会最深刻。作一名好医生就是要全心全意的为病人服务,方向正确了,学业才能做的好。现在国家富强,科技进步了,我们要更的多关心那些脊柱残疾的患者。让他们感受到党和人民的温暖,梁益建博士就像他说的一样这么做着。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他一直工作在第一线,一个多月吃住医院,抢救了无数伤者,嗓子都说哑至今未恢复。并因此获得了全国“抗震英模”(全国劳动模范)
屡闯禁区 成为国际一流
至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来自于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有人甚至是背着呼吸机来到医院治疗。在这些患者中,大多患者人都是极重度脊柱畸形,伴极重度混合性呼吸功能障碍。早已超过脊柱外科学上的手术治疗禁区。没有文献可以参考,梁益建博士通过自己的专研,发明了一种可以让脊柱牵引使脊柱畸形变小的外固定架,从而挽救一个16岁小姑娘因严重脊柱畸形垂危的生命。;也因此打破了极重度脊柱畸形无法手术矫正的“禁区”。
在8年的时间里,梁益建博士从患者身上总结出一整套科学的方法,也逐渐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130°、150°、180°……超高难度的脊柱畸形患者被治愈,像是神话般让人惊叹。其中一例脊柱三维360°螺旋畸形的患者,堪称“世界最难”。梁益建博士通过手术,让患者的畸形得到完全矫正,增高30公分。其术前术后改善明显的拍片结果,甚至一度引发国内同行的猜疑:“扭曲成这样都能被拉直,该不会是PS的吧?”
事实证明,这一切并非是天方夜谭,也不是制图软件开出的“玩笑”。目前,梁益建博士在治疗病例上已经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了国际上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的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无法矫正、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髓畸形无法矫正、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极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无法矫正。同时,还出版了两本脊柱畸形专著。发表在2015年2月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的一个病例,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一举打破该杂志在审稿时会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
厚德积善:
助贫扶困 帮患者筹集数百万善款
当患者以生命相托之时,医疗不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搬到个体身上运用。“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特鲁多用一身总结出的行医格言,流转百年未曾磨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仍旧在践行:以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去治愈,从温情出发为身处困境者提供帮助,用满怀温度的言语发出最诚挚的情感表达。
梁益建博士更是如此。数年来对脊柱畸形患者的“隐形付出”。这种病就目前国内的病人分布来看,城市大大少于农村,发达地区大大少于落后地区。梁益建博士说:“通常情况下,到医院求治的病人,经济条件都不那么好。”作为该专业的医者,梁益建博士是病人公认的“善人”。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总是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到现在金额至少不下十万元。
虽然梁益建博士的病人多,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体力消耗多,工作压力大,即便这样忙,他每年都要自己抽时间去贫困山区、藏区义诊。他常说我们这些国家培养的专家。应该把党的关怀送到老百姓中去,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解决他们看病难,他言行一致的行为也是年轻医生很好的榜样。
梁益建博士帮助过的病人还有很多,他们至今与他保持着联系。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这种情感是很温暖的,作为医生,除了要有技术,更重要的是富有爱心,只有爱心能促使你去做一个更好的医生。”梁益建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