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志艳

邹志艳

经自愿申报、单位推荐等程序,现推荐长春市妇幼保健所邹志艳同志为中国医师奖候选人。
邹志艳,女,汉族,1962年1月生,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延边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主任医师,2006年任长春市妇幼保健所所长职务。
现任中国防痨协会、吉林省防痨协会常务理事,长春市防痨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预防医学杂志编委,预防医学会理事,吉林省医学会结核病、呼吸病学专科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长春分会负责人,享受长春市政府津贴。
该同志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工作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省、市结防战线、全国妇幼保健系统中有较高知名度,培养代教各级医护、防疫、妇幼人员数十名,多次组织、策划健康促进活动,在降低全市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工作中组织得力,得到各级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结脑的诊断方面创新研究了脑脊液铜里蛋白的检测;应用了微孔滤膜集菌法提高脑脊液结核菌的检出率。《成人结核性脑膜炎CT影像的临床研究》于1995年获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结核病脑膜炎患者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14种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结脑的治疗方面,探索了“成人结脑短程化疗”、“放脑脊液治疗成人结脑并高颅压征”、“鞘内冲洗注药治疗重症结脑”以及“适宜剂量地塞米松辅助治疗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居国内领先。于1996年获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吉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担任长春市结防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以来,组织研究制定了长春市结核病“归口”管理实施细则,将结核病人的诊治情况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微机化管理,为结核病人的追踪、防治提供了信息保证。2001年,自行设计了一套科学、简便、节约资金的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并成功组织实施了长春市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得出了长春市肺结核病患病率250.71/10万,涂阳患病率99.53/10万。由于方法简便,节约资金(耗资25万元,比国家标准节约27万元)。已在全省得到推广,其结果为政府制定2001—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于2006年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非典疫情突临我市,结核病院(所)作为SARS留验地,门诊成立发热门诊,身先士卒,率先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积极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被医院评为“非典”工作中优秀共产党员。
2005年,在儿童医院的“卡介苗误做PPD”事件中,临场不乱,坐阵指导,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处理得当,深受国内知名专家的好评。
2006年底,服从组织调动任长春市妇幼保健所所长至今,深入农村、基层了解情况,将精力、财力投入到公共卫生方面,组织得力,大胆创新,得到各级赞誉。一是利用妇幼卫生三级网络,结合社区服务、农村定点医疗、长春市信息化服务和市妇幼保健网络平台等,推进健康教育走进社区、走入家庭,从形态入手,走结合之路。二是以“三网监测”等公共卫生服务为突破,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在她的组织领导下,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4.66/10万下降到8.14/10万,实现了孕产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双个位的目标,全市连续多年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孕产妇零死亡。三是坚持妇幼特色服务,在吉林省率先开展新筛、产筛、听筛等妇幼保健项目。四是进一步摸索适合市情和业务发展方向,从筛查入手,拓宽检测、干预等服务领域。五是积极探寻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婴幼儿体能检测服务等儿科保健项目,实现了妇幼保健的专业化、专科化,办出了特色,取得了社会认可的妇幼保健专业及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全省享有知名度。多年来,组织开展了《长春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及体内矿物质水平的研究》、《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适宜技术研究》、《2007-2011年长春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现状分析》等多项科研项目,为推进全市妇幼保健科研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全市《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实现了与档案馆无缝对接,受到了全国专家的好评。
自毕业至今30年,该同志一直在临床、妇幼、防治的第一线,刻苦钻研,不断总结经验,共撰写发表论文42篇,其中国外权威杂志刊出2篇,美国公读光盘永久收藏1篇,中华及国家级杂志刊出23篇,省级杂志15篇,主编《肺结核诊断与防治》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
由于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卫生部、省、市政府的表彰,曾两次获卫生部全国结核病防治先进个人、获省结核病防治先进个人、省妇幼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十一五期间全市妇幼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市贫困孕产妇医疗救助工作优秀专家、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市文教工作先进个人、市计划免疫先进个人、市结核病控制先进个人、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杯赛”最佳个人、市首届“长春市科技创新杰出奖”等荣誉称号。
该同志已成为临床、科研、教学、多学科、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优秀的妇幼保健工作者。

掌上医讯APP
医生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