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峰

杨永峰

杨永峰,男,1972年出生,医学博士,南京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传染病专业学科带头人,是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曾多次参加突发传染病救治,成效显著。2015年3月13日-5月18日赴塞拉利昂参加埃博拉出血热救治,任医疗队副队长,分管医疗,和队友们精诚团结,出色完成国家使命。
医者仁心,处处为病患着想。
杨永峰同志1996年大学毕业后参加临床工作,20年的行医过程中,医德高尚,关心病人疾苦,处处为病人着想,深受患者和家属好评。作为一名传染病和肝病的专科医生,接触的病患大多长期为病痛折磨且家境贫困,就诊时已身心俱伤。在制定治疗方案的同时,始终秉持“医者仁心、医乃仁术”的理念,设身处地为病患着想,尽可能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看到一个个危重患者经过精心治疗转危为安,一位位心理负担沉重的患者卸下包袱面带笑容走出诊室,在分享他们喜悦的同时,杨永峰同志也深深体会到这份职业的无上的荣誉和沉甸甸的责任。为更好服务病患,他创建了个人网站,利用业余时间,为病患提供科普宣传、咨询和随访。2008年网站开通至今,点击量已超过650万,为7500余名患者提供了义务服务,患者好评量居全省之首。缘于辛勤工作,杨永峰同志于2009被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
精研医术,勇攀医学高峰
只有不断攀登医学高峰,才能更好地服务病患。在繁重医疗工作同时,对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等疾病展开科研攻关,发表SCI、中华、核心、统计源等论文80余篇,完成了多项临床科研项目,其中3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被授予“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和“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稳步前进,2011年被省卫生厅命名为全省唯一的“病毒性肝炎诊疗技术中心”,2014年又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命名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医者战者,面对疫情冲锋在前
2007年12月,南京市发生2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其中第2例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抢救治疗。作为ICU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杨永峰同志连续奋战20余天,最终取得了抢救的成功,被南京市卫生局授予“抗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他带队第一批进入定点医院,收治了南京市第一例确诊病人,并连续半年工作在定点医院,为控制疫情做出了贡献。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医院收治2名病例,他和团队用仁心精术取得了救治成功。2014年南京青奥会期间,医院作为埃博拉定点收治医院,收治了4名来自西非的疑似病例,每一次都是杨永峰同志带领医护人员冲锋在前。
2015年春节前夕,江苏接到国家任务,组建首支地方医疗队,赴塞拉利昂援助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这个任务交给南京市第二医院后,杨永峰同志第一个报名,不到24小时全院就组建了一支32人的应急队。出发前,他向父母道别,“春节后去非洲,时间不长,两个月就回来。”刚结束胃癌化疗的老父亲立即敏感地问:“非洲?是不是有埃博拉的那个地方?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女儿也用恳求的语气,试探着问他:“爸爸,你不要去……好不好?”作为一名传染科医生,疫情需要的时候,他认为必须暂时放下自己的小家。埃博拉,传染性极强、病死率极高,几乎可以和“死神”划等号的疾病。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打胜战、零感染”是党和国家的重托,“平安回来”是亲人的殷切期盼。2015年3月13日,作为负责医疗工作的副队长,他和45名医疗队员正式出征。
塞拉利昂是联合国公布的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条件非常艰苦,摆在面前的是重重困难,水土不服、高温酷暑、交通不便、停水停电、蚊虫肆虐、瘟疫横行。每天,他们要顶着35度的高温,穿着多达11件的防护装备,在没有空调的环境中治病救人。每次查完房,整个人几乎都泡在汗水里,接近虚脱。面对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杨永峰同志认真分析原因、制定严格流程、落实每一个细节,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同时,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精心施治,不放弃任何一名病患。曾有一名患者,家中已有4人死于埃博拉,入院后病情危重并几乎绝望,病毒载量在所有患者中最高,被塞方工作人员称为“毒王”,认为没有治疗希望,但他们依然全力以赴,并成功治愈,令塞方叹服。在异国他乡诊治烈性传染病,队员们面临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杨永峰同志时刻关注全队的思想动向,及时疏导、及时调整,使全队在极端艰苦、极端危险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生活状态、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死神擦肩的援非工作中,队员们分工合作、精诚团结、众志成城。援塞期间,共收治埃博拉疑似病例80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5例,4例治愈出院,我方和塞方工作人员无一例感染,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此外,他还通过微信,将医疗队在艰苦危险中的团结、乐观和睿智广泛传播,弘扬正能量,被丁香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权威媒体转载后,在行业内形成极大反响。
在塞拉利昂,除了中国,还有美、英等其他国家的医疗队,中国医疗队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感染防护流程和出色的医疗技术,不仅成功救治埃博拉患者、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而且传递了中国声音,推广了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医疗队的赞誉,也赢得了塞拉利昂国家和人民的尊重。每当他们贴有五星红旗标志的车辆经过时,路边的民众、商贩、士兵都会主动打招呼,朝他们竖起大拇指。一声“China,good!”,让我们倍感振奋和自豪。
在2015年11月举行的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表彰会上,杨永峰同志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受到刘延东副总理接见。在代表所有援非抗埃的医务工作者做的发言中,他讲到:“援非抗疫的经历,既漫长又短暂,在艰苦和险境中,我们用智慧和勇气、用团结和斗志,夺取了抗击埃博拉的最后胜利。难忘出征时的雄心壮志和满腔热血,难忘零距离接触埃博拉患者时的自信和忐忑,难忘防护服内的闷热和浑身湿透,难忘病人治愈出院时的骄傲和喜悦。参与援非抗疫,队员们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收获的更多,这也是我们人生宝贵的一次经历,必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掌上医讯APP
医生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