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峰

常峰

一.不懈努力求发展,锐意进取创辉煌

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达到了“夯实医学基础理论,提高医疗安全实践”的目的。

1987年始从事肢体伤残的矫治工作,多次赴山西各个地市协助开展工作;1989年赴河南支援扶持肢体伤残的矫治工作;1995年参加了山西省政府组织的“山西-香港”关怀行动。1995年首先于山西开展了“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的新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相关课题,经省科委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至1998年共矫治患者9000余例。获“山西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省直“跨世纪杰出青年人才”;“青年岗位能手”;省直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管理的团队获“山西省青年文明号”集体。

2003年调入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工作,2012年在山西首先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技术微创治疗的新方法,填补了省内空白。但国内外椎管狭窄症仍是经椎间孔内镜技术治疗的禁忌症,常峰凭借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创新性地开展了经皮经椎间孔入路腰椎管狭窄症的内镜减压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首次全国报道。这一技术的突破及上千例患者的临床应用,使山西脊柱微创技术走在了国内外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为该技术的改进可使大约80%的退行性腰椎疾病能够用微创技术治疗,也可使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老年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孔镜手术切口小(7毫米)、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尽管每位患者住院费用和开放手术相比减少约2万元,但因床位周转率快(是开放手术的2-3倍以上),达到患者花钱少,医院收入不减少,对看病难看病贵有所缓解的作用。目前按医院一年600例孔镜手术来算,每年为患者共节省1200万元。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于2014,2015年举办了“两届全国微创技术高峰论坛暨椎间孔镜技术培训班”,受到了全国与会者的赞誉。同期成立了“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任主任委员。山西省人民医院脊柱内镜技术审核全部通过资质认证,获得四级手术资格(最高级)。2014年成为“德国Joimax脊柱微创全国培训基地”,获“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二.医德高尚责任强,救死扶伤济世忙。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此,他把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时刻把病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他的品质。尽管医疗工作压力很大,但他仍然从医疗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他说患者的满足就是他莫大的欣慰,也激励着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对他来说12点以前休息都是一件奢侈的事,经常于工作间歇期间就睡着了,门诊找他看病的患者也很多,考虑到外地患者看病不很方便,经常因加号不能下班,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了,有些病人家属为了感谢他,多次想表达“谢意”而被他婉拒,高尚的医德医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赞扬。汶川地震时,他是第一批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员,也是积极参与各种捐款活动人员。抗震救灾中不畏艰险、克服困难、连续作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山西省政府、省卫生厅和医院的表彰,获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多次受到新闻媒体采访,事迹先后在健康生活报、山西晚报、山西日报报、三晋都市报等报道。

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微创除疾惜众生,纵有伦琴伴光阴。但因从医心彻悟,愿作度他梦里人。”从他自己写的这首小诗可以看出:微创不仅是责任和付出,更多的是奉献和牺牲。微创手术对于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早已被人们熟知,但在微创手术穿刺时需要在放射线引导下进行,对于医生来说,多做一台微创手术,就意味着多一次射线照射,日积月累危害可想而知,没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是难以坚持这项工作的。常峰说:“如果医生选择了微创手术,就是选择了对患者创伤减小,对自己有危害的手术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伤转移(即从患者转移到医生)。所以,作为一名医生,除了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过硬的医术外,更要有的是牺牲和奉献精神。此外,在放射线照射时,为了保护助手,常常让他们出去,避免放射线的损伤,而自己却承受着放射线的伤害。

四.继续教育:

1培养的椎间孔镜技术学员(60余名):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河北医科大三院、兰州大学附一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及台湾学员二名等。

2 WORKSHOP培训班指导老师。

上海长征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宁夏区医院、兰州大学医院等举办的椎间孔镜技术培训班指导老师。

3手术演示和外出会诊的医院:

北京垂杨柳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院、天津医科大学总院、兰州大学附一院、宁夏医科大总医院、河北医科大三院、34th届世界脊柱微创大会手术演示并直播

五.科研课题:

1“小儿脑瘫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节段、比例等多项指标的临床研究”,,1998年通过省科委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主持研究。

2.椎体定位装置的研制及意义,2010年结题。第二。

3.经皮椎体强化的远期效果评估和再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

4.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主持),国内外查新检索,未见同类报道。2015.省科技厅已立项。

六.著作

1.编委,刘尚礼教授主编【小儿骨科学】,【骨病与骨肿瘤学】第二军医大学出

版社,2009年。

2.编委,秦泗河教授主编【Ilizarov技术骨科应用进展】,人民军医出版社出

 版,2014。

4.副主编,【现代临床诊疗学】骨科分册,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2008年。

5.编委,秦泗河教授主编《骨外固定与足踝重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

七.论文等30余篇文章

1.《跟骨延长治疗扁平足》,获华东科技推广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Ilizarov技术治疗复杂僵硬性马蹄内翻足”发表于2012【中华骨科杂志】。

3.脊柱微创外科研究进展,临床医药实践  2015.05

4.经皮椎间孔镜研究进展  中国基层医药(中华系列) 2015.12

5.经皮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八.2014-2015年参加学术会议大会发言40余次

上海长征医院,301医院,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COA大会、天津医院、北京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朝阳医院、厦门大学附院、西安唐都医院、广州、武汉等举办的国际国内会议发言。

掌上医讯APP
医生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