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霞,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兼新生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贵州省儿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贵州省围产分会常务委员及新生儿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内分泌专委会委员;《中国新生儿科杂志》编委;贵州省、贵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成员,贵州省、贵阳市围产学组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贵州省新生儿医疗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提起陈晓霞大夫,无论是领导、是同事、是同行、是学生、还是患者家属都会用自己最由衷、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对她的赞美和钦佩。领导信任她---她把新生儿科从零发展壮大到拥有开放床位50张,年收治患儿1200—1500人次的学科,是贵州省主要承担危急重症患儿的救治单位;她担任科主任以来,接受各级各类专业认证或质量检查均获得专家及领导的高度评价;同事敬佩她---从医近三十年,她与药品回扣、医疗贿赂、学术赞助、红包收受等无缘。她和她的团队时刻心存敬畏之心---“身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我们都应有一颗敬畏之心:新生儿生命脆弱,我们心怀敬畏;医疗是特殊的服务行业,我们心怀敬畏;疾病充满未知因素,我们心怀敬畏。我们要以敬畏之心,悉心呵护好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幼小的生命。”;同行认可她——常年奔波在缺医少药的山区,帮助基层医院疑难重危患儿的会诊和救治;学生尊敬她----她以德立教严谨治学,关爱学生诲人不倦;患者信赖她----在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医疗环境下,她带领的团队没有出现一例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数以千计的患儿在她和她的团队悉心救治和呵护下转危为安,获得数以百计的感谢信、表扬信和锦旗……
一、爱岗敬业的白衣战士
从事儿科医疗工作29年来,她一直坚持临床一线工作,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路走来,不论在什么岗位,总是爱岗敬业,对患儿有极大的责任心及爱心。 在新生儿科工作几乎每天都有急、危重抢救病人,上班如同上战场,需要绷紧每一根神经,特别是新生儿病房无家属陪伴,更要细心观察,来不得一点疏忽。近三十年来,始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她每天总是早上7点到病房,晚上七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病房,周而复始,没有寒暑假,没有节假日,甚至在除夕之夜,和家人团聚也是一种奢侈。 她对病房每位重病患儿病情了如指掌,总能最早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抢救,使患儿转危为安。她不知疲倦地挽救了一个个新生命,将那些出生就被死亡触碰的孩子们拉回了生命的正常轨迹。她就像是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天使,用精湛的医术使许多濒临绝望的家庭看到了希望,令同行十分钦佩。
她积极承担院内外疑难病例会诊,对基层医院进行医疗帮扶及短期培训,如:承担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帮助基层医院提高新生儿疾病的抢救及诊治能力。在2007年卫生部对贵州遵义地区窒息复苏检查督导工作中,作为贵州省唯一的陪同专家,得到卫生部及国家级专家的高度评价。近两年,她还常常利用微信平台解答基层医师提出的问题。
除完成繁重的医疗工作,她每年还承担儿科专业本科大课教学、硕士研究生教学、进修生继续教育课程、下级医师培训,教学效果好。她以德立教严谨治学,指导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其中有3位任当地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二、勇于创新的医学专家
在她的带领下,新生儿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主持并完成:1.早产儿的综合管理,早产儿成活率大大提高,达国内一流水平。 2.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自2005年1月至今已进行100余例换血治疗,成功率100%,该项技术填补了贵阳市的空白。3.机械通气于新生儿疾病的应用。科室于1998年配置呼吸机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很好的利用。03年派年轻医师外出学习归来,她积极支持开展该项技术,目前科室大多数医护人员已熟练掌握CPAP、常频通气、高频通气等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大大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4.新生儿静脉营养规范治疗,该项治疗对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系统化治疗及随访,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6.新生儿有创血压监测。7.新生儿PICC置管。在开展以上新技术前,均制定便于各级医师掌握的治疗流程,使技术易以普及,提高科室的整体实力。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两次参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科研课题,并分别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一部,目前承担省级科研课题两项。
三、仁慈和蔼的儿科大夫
作为科室主任,她不仅重视科室的业务水平、科研力量,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意识也有严格的要求。她坚信挽救生命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医护的通力协作,更需要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和耐心。
新生儿病房曾收治一对体重分别仅有800克、1100克的双胞胎姐妹,其中妹妹救治中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生命垂危,难以承受手术打击,但如不手术则无存活机会,就在如此两难的境地,她耐心与家属沟通,及与外科主任反复讨论手术救治方案及细节,将新生儿呼吸机搬到手术室,新生儿科医师与小儿外科、麻醉科医师一起全程参与手术过程,终于将小儿救治成功。目前这对姐妹一家与同新生儿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家人常在一对宝贝的面前讲是“贵医附院新生儿科的医生护士阿姨就了她们姐妹的命”。
自任新生儿科主任以来,她带领的团队没有出现一例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数以千计的患儿在她和她的团队悉心救治和呵护下转危为安,获得数以百计的感谢信、表扬信和锦旗……。在2011年卫生部对全国新生儿科的督导检查中,新生儿科得到卫生部及国家级专家的高度评价。
为患者服务已变成了她一种本能的意识,她总是尽可能为患儿家属提供方便,极力改善目前新生儿病房现有的医疗环境,建立探视室;坚持实行患儿外出检查,医生全程陪伴;住院患儿所用药品由护士拿取(贵重药品除外);医生送检各种标本并取回结果……
病家求医,寄以生死,医患之间的关系攸关性命。对于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而言,新生儿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幸福的源泉。在陈晓霞主任的从医生涯中,她的温情感动了无数患儿的父母,使许多濒临绝望的家庭看到了希望。经她救治的宝贝最大的已上大学,有很多从出生到儿童期与她结下不解之缘,只要有些不适都要找陈阿姨看看,才放心,而她不论什么时候每求必应,总是耐心细致地诊查。
医生是一项神圣的职业,陈晓霞用她精湛的医术、亲民的医风、高尚的医德,践行着为医学献身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