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宁

赵建宁

赵建宁,男,1957年2月出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南京大学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文职一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人才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立三等功2次。
从医33年来,一直致力于骨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精湛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在关节外科和创伤骨科等领域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研究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2000年担任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以来,经过不懈努力,使骨科学术水平明显提高,手术数量逐年增加,现每年手术达7000余台,开展各种疑难复杂关节置换手术达900余台,在国内、军内处于领先水平。5次获军内、省内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二等奖,三等奖11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因成绩突出200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前担任的学术职务众多,包括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关节外科主任委员,全国关节外科委员,髋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执委,副组长, 膝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和全军残疾人学会肢体残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专业委员,关节外科常务委员,全军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学会委员,全军骨科创伤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华裔骨科学会理事,亚太人工关节学会中国分会理事,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和南京市骨科专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显微外科专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骨科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南京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南京军区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并担任《医学研究生学报》副主编、《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华解剖与临床》、《The Jourmai of Arthroplasty》、JBJS中文版等杂志的常务编委和编委。
赵建宁教授专业造诣精深,在骨科领域取得优良成绩,任期内他获得的主要科技奖励如下:《关节软骨损伤序贯性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014年,第一完成人)、《骨关节软骨疾病的外科治疗》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第二完成人)、《战创伤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修复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第一完成人)、《人工髋关节外科技术的改进》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009年,第一完成人)、《颗粒骨打压植骨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009年,第一完成人)、《人工关节置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第一完成人)、《长骨血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第一完成人)等,另外,赵建宁教授还获得军内外的广泛认同与赞誉,他于2013年获南京地区“人民满意的卫生工作者”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2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11年获“十一五”军区医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10年被南京军区联勤部表彰为百佳科主任,2010年被评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优秀博士后导师,因成绩显著,200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所领导的科室被联勤部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三等功,2009年被南京军区总医院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2008年被军区表彰为先进党支部, 2008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2007年被评为南京军区科技英才和享受全军优秀人才特殊津贴。
赵建宁教授任南京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任期内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军队及省级科研课题,包括江苏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全军“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战创伤骨与软骨缺损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06G043,2006-2010);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基因活化生物材料治疗磨损微粒诱导的骨溶解及其造成的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81000792,2010-2011);军区一般课题:应用低密度蛋白芯片检测关节软骨代谢产物(08MA091,2008-2010);军区重点课题:抗假体松动骨水泥的研制及其抑制关节置换后骨溶解的机制研究(11Z028,2012-2014);军区科技创新课题:自组装纳米基因转运体系体内转染治疗基因促进战时关节软组织损伤修复的基础和应用研究(10MA091,2010-2012);江苏省自然基金课题:抗假体松动骨水泥的研制及其抑制关节置换后骨溶解的机制研究(BK2012776,2012-2015);江苏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江苏省骨科临床研究中心(BL2012002,2012-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磨损微粒诱导的成骨细胞自噬在关节假体周围无菌性松动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81572111,2015-2018)等。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42篇,总影响因子104.527,最高影响因子11.753。
主编《骨折与脱位的非手术治疗》、主译《奈特简明骨科学彩色图谱》、参编《实用骨科学》、《实用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循证肿瘤学》、《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手册》等专著。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至今已培养25名博士生,已毕业15名,54名硕士生毕业。
近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刊登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田伟教授署名文章:“创新铸铁骨  科技创辉煌—2015年中国骨科年度进展回顾”。文章回顾了2015年中国骨科在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8项重大成果,赵建宁教授带领团队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选(该成果已经在《Autophagy》杂志上发表(2015,11:12,2358-2369)IF11.753,田伟教授署名文章高度评价了该研究成果,认为“这项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明了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机制,为这类疾病的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赵建宁教授团队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陆续在1区及2区的Autophagy,IF11.753;Biomaterials,IF8.557;Acya biomaterialia,IF6.025;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IF2.986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获得了业界的关注和好评。

掌上医讯APP
医生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