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化松

曾化松

曾化松,男,主任医师,大校警衔,1964年2月出生,籍贯重庆石柱,1981年10入伍,1987年7月从四川省雅安市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疗班毕业后一直在部队从事医疗工作,期间就读于华西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并获得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卫生管理硕士学位。自2014年3月任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阿坝卫生队队长。

曾化松同志入伍以来,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08年带领部队在藏区维稳、抗震救灾中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个人受武警总部专项表彰1次,荣获武警部队后勤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医疗成果三等奖3项,并两次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从医30余年来,累计诊治门诊病人10余万人次,收治住院伤病员1万多人次,手术5000余台次,发表医学论文25篇。他所带领的卫生队被武警四川省总队表彰为2014年度“先进基层单位”,2015年度荣立集体三等功。

立足本职,无私奉献。阿坝支队卫生队2014年3月转隶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后,曾化松同志临危受命,从大城市来到高原,面对氧气稀薄,紫外线强、天气寒冷等恶劣环境及气候,努力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担任阿坝卫生队队长一职。作为武警部队在藏区的试点医院,该同志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积极探索医院发展路子、样板效应的同时,按照武警总部总队“服务好、效益好、自建好”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医院型组织管理体系,按照“大综合小专科”的建设思路,重点打造急诊急救、内科、外科三个学科团队,优化主干科室与功能科室设置,完善体系部队日常卫生服务和应急卫勤支援机制,立足本职,默默奉献。他从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正规工作秩序做起,先后制定、完善了46个医疗行政管理规定,带领卫生队党委“一班人”抓基础、建队伍、强根本,规划设计好为兵服务、学科建设、科研训练、保障能力等目标任务、实施办法及措施,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议事决策,确保了建设方向不偏移。工作中,他通过每月召开一次医疗护理质量分析会,教育医护人员坚持医疗核心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患沟通,进一步降低医疗风险,努力提高医护质量;每周一次的院查房和定期的教学查房,对医生的治疗及用药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患者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跟踪;每天亲自深入病区到患者身边对其医疗护理及生活保障情况的需求和满意度进行了解。每一次他不管是组织召开会议,还是深入病区查房,他都会微笑热情的询问每一名患者:“大爷,您哪里不舒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医生护士服务态度怎么样?”“通过在这里精心的治疗,好多了,这里不仅环境好,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更好,感觉跟家里似的。” 生活上,他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连续两年春节都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工作,以队为家,把全队官兵和病患当成自己的家人,把思乡之情化为真情的关怀送到每一个人心间,让大家备受感动。为了使远离家乡的官兵们不感到寂寞和想家,亲自策划了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文艺汇演、国庆中秋赏月赛诗大会、迎新春篝火晚会等活动,为大家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栓心留人的学习工作氛围。

心系基层,爱洒高原。入伍30多年来,他把当一名让病人信赖的好医生作为毕生的追求,无论是当医生还是队长他时刻铭记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作为一名老党员,就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名患病的战友,把无微不至的关怀送到他们心坎上。卫生队担负驻地部队医疗收治和卫勤保障任务以来,他号召大家叫响“缺氧不缺志,锤炼高原卫勤尖兵”的口号,激励卫生队全体官兵要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敢于责任为先、勇于担当奋进、勤于工作实践,心系基层一线官兵,时时刻刻都把高原官兵的身心健康需求摆在首位。上高原工作以来,他不顾寒冷缺氧,亲自带领医疗小分队多次下部队、进班排、上卡点、到哨位,为官兵及时进行医疗巡诊、健康授课、心理服务20多次,将卫生防疫、健康防病、高原科学施训等知识送到每一名官兵身边。他带领卫生队一班人扎根高原,诚实守信、操守为重,牢记使命,忘我工作,坚决落实军人就诊“五优先”、“五不受限”之规定,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驻地各驻训驻勤部队卫勤保障任务的同时,积极收治军内伤病员,2014年至今收治军内患者3569人次,收治军内住院伤病员583人次,手术98台,体检4180人次,巡诊22批次,遂行重大任务5次(参与阿坝支队“卫士—15·雪域”演习1次,处突卫勤保障2次,维稳驻训部队38、126师中转卫勤保障2次);为阿坝州驻训、换防的38师、126师、181师等官兵巡诊6批次,共巡诊1500余人次,诊治病人600余人次并赠送了药品;门诊接诊阿坝森林支队官兵268人次,收治伤病员86人次,为其官兵及家属体检354人;收治在阿坝执行维稳任务的126师官兵25人次、126师13人次、武警阿坝消防支队57人次,使整体医疗诊治、保障水平及救治能力明显提升,有效缓解了藏区官兵看病就医难、医疗后送多等实际问题,增强了维稳一线卫勤保障能力,打牢了卫生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缺血到造血的发展根基。在保障部队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警民融合式发展,主动走访驻地业务部门及友邻单位,协调州医院及华西医院开辟危重病人“绿色通道”。清楚的记得:那是在2014年6月30日,阿坝支队三大队九中队战士黄炎,因在中队训练时不慎左眼受伤后,晚上七点半左右从阿坝红原县急送至我队,值班的医生当即诊断为左眼球外伤破裂,我队和州医院都无手术条件,无法进行治疗,为保住战士的生命和眼球,他亲自连夜将其送往华西医院,并在途中与华西医院联系紧急开通“绿色通道”节约时间、降低感染机会,凌晨1点才赶到华西医院,随后行急诊手术4个多小时至深夜5点,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这名战士由于伤势严重,先后进行了4次大手术,这名战士现不仅保住了眼球,而且没有因感染导致健侧受损;2014年8月2日阿坝支队五中队战士邓吉生,在参加骨干集训训练时受伤导致脾脏破裂急送我队确诊后,他立即与州医院进行协调,开通“绿色生命通道”,急诊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病人失血达3000mL,术后安全转入我队进行康复治疗;2015年10月25日他带领医疗小分队人员到阿坝支队红原三大队巡诊时,得知1名休假归队刚回来的战士熊东升,突感胸闷头昏、呼吸困难,巡诊的专家们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抢救,在初步诊断为急性肺水肿后,果断决策,派出医护人员克服山高、路险、风大、夜冷等不利因素,急送我队住院治疗,作为阿坝卫生队队长的他只要是部队干部战士因病、受伤住院,他都会主动关心,亲自协调,让官兵铭记在眼里,感动在心底,这样的事例举不胜数。他带领的这支具有生命力的高原“特殊连队”热情服务,真情奉献,保证维稳一线官兵生命安全。正真做到了“医疗保障关口前移、送医送药服务到队、高原基层官兵满意”的目的,切实让高原维稳一线官兵感受到了部队医院的真情厚爱和温暖。

服务雪域人民,促进民族团结。在高原工作以来,在坚持“保障高原官兵、服务雪域人民”宗旨的同时,该同志始终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己任,爱洒川西北高原,情注各族人民,真心服务各族群众,以极端负责的精神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结合当地医疗条件差,人才队伍短缺,百姓健康需求较为迫切的现实情况,积极开展对外医疗便民服务。据统计,卫生队在他的带领下,2014年至今共接诊地方病人9269人次,收治住院伤病员1634人次,手术127台,体检874人次,在该队住过院的地方患者都纷纷竖起拇指称赞:“医疗技术高、服务水平好、医院干净卫生,‘莫芒及满康让波’(汉语:人民群众的好医院)”,部分患者还专门写了感谢信,表达对医务工作者由衷的感谢,其中有一位金川县退休教师勒尔吾在信中这样写到:“我于2015年10月29日住进你院后,受到了各位医生和全体护士的热情关怀,特别是你院尽心诊断病情,对症下药,关心体贴病人的这种精神让我永生难忘。感谢你们对我的关爱和照顾,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真心热爱各族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以为党分忧的强烈责任意识帮助藏区群众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用大爱架起了党和各族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近年来,根据国家卫计委启动的“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的方案要求,他带领医疗小分队人员多次到牧区、进村寨、入寺庙、上工地,积极参加阿坝州政府统一组织的义诊巡诊活动,先后 10余次到阿坝州的马尔康、小金、红原、阿坝、壤塘等县的23个乡镇为当地百姓义诊12600人次,各类检查1800余人次,提供健康咨询9800余人次,累计行程5万余公里,发放健康常识宣传手册6000余份,免费发放药品65000元。不管是带队义诊,还是亲自诊治,他都尽心尽力为患者答疑解惑,解除他们的病痛,在红原县瓦切乡巡诊时,80岁的藏民拉姆阿妈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并且腿部受过伤,生活非常不便,他听说后,立即带领医疗队人员赶到拉姆家,亲自为老阿妈量血压、查片子,并送上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药品,还通过手势叮嘱老阿妈要长期服用这些药品。拉姆一家人在医疗队离开时还特意跑来为他们敬献了洁白的哈达,并连口称赞真是我们藏族同胞的“爱民好门巴”(爱民好医生)!他所带领的医疗队每到一处,均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好评,电视台及地方报社也多次采访报道这一惠民惠农举措,阿坝州委州政府高度评价:“你们是我们高原上最需要、实实在在为百姓解除疾苦的医疗队伍”。 藏区的牧民也由衷的发出“咔卓,咔卓!卓齐谈莫哇让!”(谢谢,谢谢!共产党好!)。这些鲜为人知的事例和无私奉献的壮举,较好的发挥了高原部队医疗队和宣传队的作用,对促进藏区民族团结、和谐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推进小康藏区、平安藏区、和谐藏区、生态藏区建设进程中,赢得了驻地群众的真心赞誉。


掌上医讯APP
医生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