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劲松

曾劲松

一个好医生,救活一所卫生院
--湖南省祁阳县文明铺镇中心卫生院曾劲松副主任医师的事迹
(2016年4月10日)
曾劲松,男,湖南省祁阳县人,1956年6月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是当地著名的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已有40年临床经验,技术精湛,医德淳朴,深受广大患者信赖和社会称道,曾任祁阳县中医院骨伤科主任、总主任、学科带头人、院长助理,2009年12月,曾劲松医师服从组织安排,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毅然放弃县级医院的工作待遇条件,到当时频临倒闭的祁阳县文明铺镇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6年来,曾劲松医师扎根乡村,带领全院职工艰苦创业,一边提升服务能力发展医疗业务,一边改造美化环境发展医院文化,激发活力,创造了非凡业绩,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劳模、湖南省名中医。
一、发挥“强心剂”作用,引领医疗服务拓展提质
2009年,文明铺镇中心卫生院负债160多万元、发不出工资、职工上访不断、医疗纠纷频发,成了令人头疼的“烂摊子”,院内管理混乱,导致病人留不住,业务上不去,医院不能正常运转,职工和患者怨声载道。为扭转困局,临危受命的曾劲松院长,立下愚公志,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带领全院职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苦练“内功”,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美化院内环境入手,坚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实事做起,结合湖南省开展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和国家卫计委开展的“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 实施“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工程,采取自带“土法提炼”,加强技能训练,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培训、讲课,坚持每年选派2-3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到上级知名医院进行学习深造;对提升学历层次和技术职称的在岗医务人员给予鼓励。通过共同努力,全方位提升了全院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
曾劲松院长坚持把“特色兴院”作为该院发展的重要举措,重点加强中医骨伤科和中医馆建设,采取“传、帮、带”和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重点培养骨科、中医等以往薄弱环节的技术人才,大力推广使用骨科传统手法复位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据统计,2015年文明铺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骨伤科收入达900余万元,占全院业务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全院中药收入达500万元,约占总收入的30%。该院通过加强中医特色科室建设,提升了全院医疗服务综合实力,带动了全院发展。门诊部由先前的综合门诊增开为内儿科、外科、妇产科、肛肠科、急诊科等诊室,住院部分设内儿科、中医骨伤科、妇产科、中医馆等临床科室。2015年,文明铺镇中心卫生院门诊人次达到60000人次,出院患者6800人次,业务收入达到1780万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5.1倍、4.2倍和7.6倍。该院的这些努力,方便了当地群众就近看病,为促进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发挥“调和剂”作用,倡导医德医风清正和谐
曾劲松院长十分注重医德医风建设,组织制定了《文明铺镇卫生院关于重新修订值班值勤、环境卫生、业务学习、病历书写、医德医风、劳动纪律等若干工作和考评奖惩制度》,印成小册子发给每位职工。为使各项工作制度执行到位,扭转“制度用筐装,落实在墙上”空转局面,曾劲松院长召开院务会研究成立3个“医德医风、劳动纪律”督查小组,同时组成了16人护院巡逻队,每天值班,将督查及巡逻情况每月25日汇总讨论,奖罚对号入座,毫不含糊妥协。通过如此能力,该院彻底改变了过去“电话无人接,上班难找人,急诊无人帮”现象,呈现出“全院职工同唱一台戏,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为在群众中重塑服务形象,该院采取“内外兼修”的办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组织开展为患者送去一壶热开水、铺上一床新被褥、微笑多一点,做事细一点,理由少一点等“十个一点”活动;在门诊大厅醒目位置设立了药品、临床检查费用公开栏,向病人提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费用清单;要求医务人员用尊重关怀的眼光看病人,用文明的语言与病人交流,如称呼病人用姓名,不再用床号或房号代替;对住院病人实行“每天四巡视制度”,危重、疑难、特殊病人,重点巡视,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对出院病人进行回访,与本人及其家属亲切交谈,深入沟通,并举行患者及亲属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针对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农民朋友、弱势群体,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政策,特困群众免费治疗,促进了医患和谐。
曾劲松院长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组织实施“质量工程”,专门成立“质控小组”、“督检小组”,健全监控体系,做到每天一检查,每月一评比,并将排名结果在全院进行公示。在此基础上,曾劲松院长对急危重病人都组织会诊讨论、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做到“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做一台手术,出一个精品”,在医疗服务实践中培养高尚的医德。在践行“大医精诚,质量至上”的医疗服务理念方面,该院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2014年1月6日,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祁阳县潘市镇合洲镇42岁农民感激地说:“曾院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把病人看得像亲人一样,我永生不忘。”冷水滩的一个病人因车祸,骨盆环粉碎性骨折、腹膜后血肿、失血性休克,经该院奋力抢救,挽救了生命,康复出院;下马渡镇元家庙3组邹继成在广东建筑工地打工,2014年6月不慎下肢多断骨折,在广东省多家医院就医,花光了2万多元积蓄后,也不见好转,2014年12月病情进一步恶化抬入我院,家属当时认为上级医院都未治愈,到这里只想安慰一下病人,而想放弃治疗,放弃治疗意味着残废,了解情况后,该院迅速为他调整治疗方案,中西并举,经精心治疗,邹继成很快康复出院。据统计,象这样每个月从该院治愈的,仅骨伤科病人每月在30例以上。现在,该院所有员工养成了随时看书学习,随时总结经验,及时写好病历,人人都想当尖子,个个都想争骨干的好风气,有效预防了医疗事故发生。
三、发挥“美容剂”作用,打造院内环境优美宜人
当初该院资金短缺,为节约资金,曾劲松院长带领全院职工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集体参加义务劳动,对医院的荒山坡地进行改造、绿化、美化、亮化,通过6年多日积月累的艰苦努力,该院面貌焕然一新,植树200余株,铺设草地5亩,搬运奇石48块,修建卵石小路1680米,新建了丹桂园、文明桥、安康桥、敬鹊亭、清恙径、神农峰、爱心长廊、杏林长廊、休闲广场、大型围墙等园林景观,把院后15亩多的“荒山坡”变成为了医院景色优美的“后花园”。在环境改造过程中,全院职工累计投义务工2888个,直接节约资金300余万元。该院还投入1000余万元(其中自筹资金800余万元),新建了4200平方米的医疗大楼,装修业务用房2800平方米,新建了400平方米的职工、患者食堂,增添了CT、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器械,使全院诊疗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些变化使得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病友倍感舒适和安心。
曾劲松院长还把医院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经常组织职工参与社会公共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聚集了医院和谐发展的正能量。2010年来,该院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每年排练精彩节目参加市、县比赛演出,“3.12”为医院栽下“常青树”,“3.8国际妇女节座谈会”,“5.1国际劳动节拔河比赛”,“5.12国际护士节演讲比赛”,9月9日举行老年节座谈会,“十月国庆节拔河比赛”等等。同时,该院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义务劳动,挖山、修路、绿化,大搞爱国卫生运动,陶冶情操,使全院干部职工形成了爱劳动、爱生活、爱医院、爱患者的良好习惯。以往,文明铺镇中心卫生院部分职工之间“不说心中话,爱打闷心拳”在全县卫生系统出了名的,针对这种局面,该院曾劲松院长一有空闲时间就找职工谈心交朋友,对有困难职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提高了大家的思想境界,窝里斗没有了,上访闹事的没有了,全院展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职工团体的内在美,激发了全院活力。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曾劲松同志依然乐于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对于文明铺镇中心卫生院今后的发展,曾劲松同志表示将继续努力,开拓创新,强素质,提服务,树品牌,进一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把群众的满意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掌上医讯APP
医生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