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庆华

邵庆华

病人好  我们才好
——记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 主任医师邵庆华
邵庆华,男,1959生,中共党员,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担任中华健康管理学会健康体检与评估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云南省健康管理学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外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通讯编委等职务。
1977年知青下乡,1982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并分配到云南省滇南发电总厂职工医院工作,2000年调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1年任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2002年作为主要领导组织筹建云南省老年病医院,2010年主持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行政工作,2012年12月至今任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经历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从基层到省城、从普通医生到院长,凭着他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的奉献,在他38年的工作中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一、立志从医
邵庆华同志自幼立志从医。1982年,服从组织分配到远离省城的二级医院一干就是十八年。他扎根基层日诊夜读,刻苦钻研,勤奋实践,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似一名全科医师承担了基层医院内、外、妇、儿等全科医生的工作,经历了从医师到正高、从医疗队组长到基层医院院长、省级医院副院长到院长的历练。经常深入厂区车间、农村农舍出诊,率队赴地震重灾区参加5.12汶川、8.03鲁甸医疗救援,成功组织了昆明火车站爆恐事件的医疗救治,指导了多起职业病现场诊疗工作。
不管是在基层不是省城,他都爱院如家,视病人为亲人,坚持临床一线诊治病人、开展手术、进行查房,几十年如一日,常常放弃节假日和夜班休息,主动加班,克服医院医生少、病人多、医疗条件差等困难,顺利开展了上腹部及其它难度较高的手术,同时还带动了其它科室相关业务的迅猛发展,医院整体业务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不仅学科、技术、学术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医院管理层面上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了一个未来现代化医院的发展之路。
二、以德为本
2001至今,无论是在省二院任副院长还是调任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面对基础条件最差,缺人才、缺资金、缺知名学科、缺品牌,员工士气低落、软硬件严重不足等极其困难的局面,邵庆华院长思路清晰,作风朴实,勤下科室,认真调研,民主决策,果敢行动,提出“病人好 我们才好”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医德为本,患者为先的职业精神,以自身树立榜样,带动医院整体飞速发展。
他从职业道德角度出发,弘扬高尚医德医风,提倡患者为先的工作态度。他从门诊就诊体验入手,实施多项以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为目的措施,包括严格考核门诊医师和专家门诊出勤率、提出门诊“多短两保障”制度、强调专病专治和多学科会诊及时率,使医务人员工作作风有了显著转变,患者就诊体验有了明显改善。患者投诉连续多年不断减少,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同时,他坚定地推行制度化,亲自参与编订、修改多项医院制度,使医德为本、患者为先不再停留在口号上,而是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使其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本着医德为本、患者为先的理念,通过每次认真地行政查房,重点打击科室内存在的不良风气,遏制“滥用药品、滥用高值耗材”等有违医德的行为,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团结、忠诚、担当、奉献的三院精神。通过不懈努力,全院形成团结奋斗的向上氛围,科室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业务收入逐年提升。
三、坚持人才学科强院
多年的医务工作经验和医院管理经历,让邵庆华院长深谙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命脉,先后主导出台了《院长奖励基金管理办法》、《医院岗位设置聘任聘用考核管理办法》、《职工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提倡“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培养为主”,“不在乎所有,而在乎所用”的人才理念,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人才队伍流动起来。积极鼓励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年青医务人员提升学历,根据学科特点,引进省内知名科研、临床、信息等专业学科带头人。通过人才政策,医院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占比不断提高,许多年青医务人员积极努力提升学历、职称和业务水平,引进知名专家带动医院学科整体发展。成功组建了急诊创伤外科、眼科、甲状腺乳腺外科、中心实验室、医疗美容科等。目前医院拥有了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省级中心、4个培训基地、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2个省院共建项目。医院与泰国清迈大学、上海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建立了长期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形成了妇科、产科、疼痛科、心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骨科及创伤救治、胸外科、泌尿外科等特色专科群。
四、勇于改革创新
邵庆华深知改革和创新才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关键。他带领全院职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提出并实施了多项创新举措。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增加医院专业技术岗位编制,实施全院竞争上岗,使一批年青的、充满着朝气的中青年同志走上了专业技术岗位;实施较大幅度的分配改革,坚持向临床一线倾斜、向护士倾斜的分配原则,从而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有效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得医患关系也得到不断改善;优化就诊流程,提出“多短两保障”的服务思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创新性地推行就诊卡模式,实行先看诊、后挂号,方便患者就诊,节省患者因排队挂号而浪费的时间。改造和规范多个医疗服务设施布局,使其更趋合理,环境更加整洁优雅。创新对口支援合作新模式,先后与16家对口支援县医院、社区医院、民营医院签定了“联盟医院协议”,扩展学科帮扶、医务人员培训,为群众的健康做好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双向转诊、互助共赢。
面对省三院建设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和瓶颈,他审时度势,提出了与华润医疗集团战略合作的发展创新之路,力争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和先进的管理机制,解开医院建设发展中的死结,实现医院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五、决心献身医学事业
邵庆华院长在做好医院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通过参加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业务水平。凭借自己多年从事外科诊疗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多学科会诊、疑难危重症讨论、进行专题知识讲座、参与复杂手术等方式,积极帮助部分科室发展亚学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科室面临的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专科诊疗业务能力,帮助科室做好人才和技术的传帮带工作,保证科室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开展《侵权责任法》等医疗专题讲座30场次,参与多学科会诊、疑难危重症讨论、指导参与手术36例,撰写《SonoVue与IL-8单克隆抗体偶联对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造影的研究》等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了《等级医院评审现场访谈实用指导》,参与编撰《实用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学》、《普通外科手术策略与技巧》等学术论著、专业教材和书籍4部,《定量组织多普勒及应变率成像对主动脉弹性的研究》等6项科研课题分别获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卫生科技奖多项,发明专利一项。
凭借其扎实的业务能力,邵庆华担任着中华健康管理学会健康体检与评估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云南省健康管理学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出色完成了医师协会、医院协会及社会学术团队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最近,他多次向家人同事们反复交待,身后一定把遗体和器官奉献给医学院校供医学生们实践学习之用。
邵庆华同志近40年的从医之路,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默默地践行着一个优秀医师、一个优秀医务工作者、一名优秀管理者的自我追求和无私奉献。

掌上医讯APP
医生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