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临床分科越来越细,医生的整体观念在逐渐消失。有些医生成了“器官医生”,只知道四级学科的专门知识,眼里只看到人体的一个局部。一个活生生的病人来到医院,通过挂号由导诊员把他分到各科去,各科医生只顾看自己科那个器官,别的不会看,也不愿意去看。就连病人自己也感觉是带着器官来,而不是完整的人来就诊。
病人来院以后,医生问他:“你怎么了?”
病人告知:“大夫,我胃不好。”
医生又问:“昨天休息得怎样?”
病人还是强调:“大夫我胃不好,你把我胃看看。”
若医生再问:“二便怎么样?”
病人则不耐烦了:“大夫我胃不好!你是否吃错药?”家属更是强调,“大夫,我丈夫是胃不好。”
你再详细询问,他就生气了。
其实医生的问题是和胃有关的,要么是引起胃不好的原因,要么是胃不好的结果。
得了癌症的人,还是人得了癌症?
癌症病人的定义是什么?
正确理解应该是得了癌症的人。可是绝大部分医生把癌症病人认为是人得了癌症。这是不对的。
比如说,来了一个肝癌病人,本来应该是一个得了肝癌的人。但在他们心目中,总想着是一个人肝上患了癌,着重点在肝这个脏器上,特别是在肝这个脏器的癌上。临床上有的病人腹腔里发现了癌细胞,医生便使劲去找癌从哪里来,可就是找不到癌细胞的来源之处。甚至病人死亡了,尸体解剖也找不到癌的原发器官。
对待“癌症病人”着重点应放在人这个个体的整体上。医生护士在提供治疗和护理时,应将服务对象看作一个具有生理及社会心理需要的整体,而不能只重视其生理或病理变化的局部。因为得了同样一个癌,但人不一样,结局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有的病人把癌切除了,甚至把患癌的器官全切了,更甚者把周围的淋巴结无论有否转移都全扫光了,最后病人却死了;但有的病人癌未根治,甚至原封不动,人却活着,这叫带瘤生存。又比如,有的病人患了癌,由于不知道病情,直至晚期,还在照常工作,甚至还在运动会上竞跑;有的病人病期还很早,一旦知道,几天不吃不喝,惶惶不可终日,不用几天就被吓死了。
在国外,医生的工作是看病人(To see patient);而在中国,内科医生是看病的,外科医生是开刀的(不知道给谁开刀)。在国外,病人到医院是去看医生(To seedoctor);而在中国,病人到医院是去看病(也不知道是医生给他看病,还是他给医生看病)。
局部与全身
请问大家,一定要器官有病才算病吗?如果器官没有病呢?
曾经有一个长期发热的病人,查遍全身器官也没发现问题,诊断不清,只能用退烧药来对症治疗。有一次我们查房,发现病人部分浅表淋巴结有些肿大,于是建议在用药前后查查淋巴结大小的变化。结果发现一用药淋巴结就缩小,停药后又增大。于是就取淋巴结活检做切片染色,发现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高度阳性。我们又查他血清中的COX-2,发现比正常值高出2000倍,就持续给他用COX-2抑制剂治疗,最后治好了。这个病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例,文章发表在《Nature ClinicalPractical Oncology》上。它被美国医学会选作继续教育教材,并请我们出五道题,美国医生答对以后才能得一个继续教育学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不能单纯以器官来看病,否则就失去了发现“第一例”的机会。现在好多医院会诊,对一个疑难病例,各科医生都说主要问题不在自己科。最后会诊医生说完了,也走完了,可病人还在那里病着。
有水平的医生要看别人看不了的病,更主要是看别人诊断不清楚的病,这才是高水平的医生。医生如果缺乏整体观念,只注重“自管”器官或“自管”器官上的病变,可能是一边做好事,一边做坏事——在治疗“自管”器官或病变的同时,影响、损伤甚至摧毁了别的器官,甚至是致命的器官。结果,自己管的器官治好了,可别的器官损害了,最后把病人治死了。更有甚者,有的医生不知道器官局部的病变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或受全身状态的影响,一味地抓住局部病变治疗,结果更惨——局部没治好,病人却死亡了。
来源:《医师在线》周刊
赞 1
AAAAA [来自Android] 发表于:2015-05-17 16:16
好
wshjun6 [来自Android] 发表于:2015-05-16 22:46
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条件也没机会了解更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