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文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4-05-08
副标题:第二届聚焦纤维化高峰论坛纪要(一)
2014年4月20日,“第二届聚焦纤维化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任红教授共同担任主席,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担任讲者,从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和循证证据的角度探讨了肝纤维化的诊疗进展,尤其是以扶正化瘀为代表的中成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价值。
扶正化瘀治疗肝纤维化添中外新证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的必经之路,由于其病理过程复杂,目前尚无一种西药能进行有效治疗。扶正化瘀是一种口服的全植物药配方的创新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丹参、虫草菌丝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和五味子,于2006年通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审批,成为肝病领域首个在美国进行Ⅱ期临床研究的中成药。
针对丙肝肝纤维化:美国Ⅱ期临床研究结果
由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医学院哈桑尼(Hassanein)教授牵头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评估扶正化瘀片对于难治性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有效性。
研究纳入抗病毒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丙肝患者249例,由当地病理学家依据Ishak评分最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18例患者(Ishak评分: F2~4),随机给予扶正化瘀片和安慰剂治疗48周,随访12周。研究终点时,中美3位权威病理学家组成的中心病理专家组对所有病理片进行盲态阅片并达成一致意见,并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肝纤维化配对比较。结果显示,扶正化瘀组具有稳定并改善肝纤维化的趋势,而安慰剂组纤维化进展更明显。
Hassanein教授特别强调:由于当地和中心病理学家对患者的Ishak评分结果存在差异,实际上扶正化瘀组在基线时纳入了肝纤维化程度严重(F5~6)的患者共6例,48周治疗结束后,扶正化瘀组F5~6的患者数无变化;安慰剂组在基线时无F5~6的患者,48周后却增加了4例。此外,基线时扶正化瘀组无F0的患者,48周后增至2例(图1、2)。以上情况说明,扶正化瘀对肝纤维化的改善更有帮助(纤维化改善或不进展),安慰剂组因缺乏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抗纤)治疗,导致肝纤维化进一步进展。由于48周的治疗期较短,故目前无法在统计学上体现出差异,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或样本量的放大,很有可能出现令人惊喜的P值差异。在安全性方面,扶正化瘀组的相关不良反应(AE)发生率较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SAE)及相关SAE。此外,两组依从性亦相似。
Hassanein 教授认为,Ⅱ期临床试验的成果为完善Ⅲ期试验方案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并将推动扶正化瘀片在美国的上市进程。
针对慢乙肝肝纤维化:中国小样本探索性研究
为探索抗纤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于慢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徐列明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小样本探索性研究。该随机、双盲、双中心、平行对照研究纳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ALT)<5倍正常上限值(ULN)且肝活检确认Ishak≥F3的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51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及对照组(恩替卡韦联合安慰剂),治疗48周期间每12周随访1次,治疗后给予两组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开放治疗,定期随访至96周。结果显示,联合组肝纤维化改善率(Ishak评分下降≥1分的百分比)和肝脏炎症改善率(炎症分级下降≥1级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未出现恶化。治疗后,纤维化程度较重(Ishak≥F5)的患者数在两组中均明显减少,联合组改善更佳:治疗后患者比例较治疗前降低40.9%,而对照组仅降低20.9%(图3)。研究提示,在改善肝纤维化和肝脏炎症方面,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较单用恩替卡韦有显著优势,P值有统计学意义。
(更多内容,详见医学论坛网后续报道,本平台将及时转载)
---------------
查看原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