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卫生事业应该以防病为主,这是一个“人所共知”但始终未达“人所共识”的问题。
相传扁鹊有三兄弟,他本人善治晚期疾病,流芳至今。他的二哥善治早期疾病,大哥是治”未病”的,即未发生的疾病,相当于现在的预防医学。不过他的二哥和大哥都不为人知。我们无从考究这是否为事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从那时起直到现在,预防医学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或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使重视,也远不如对基础医学的重视程度,更遑论临床医学了。其实,一场疾病来了,好比决堤洪水,是去下游抗洪抢险,解救万民重要,还是提前立足现场筑堤堵坝重要,这是显而易见的。
预防,要求整合
预防医学本来就应该是整合医学。现代医学的分化及微观化,使得“一个疾病、一种基因;一种病原、一种治疗”的线性思维模式成了医学发展的主流。SARS及甲流等公共卫生事件已充分证明,不能仅靠这种线性纵向治疗,更需要”病原、疾病、人群、社会”这种”点线面体”结合、”经纬纵横”交织的综合防治。临床医学主要解决的是发现一种疾病并治疗之,基础医学主要是认识这种疾病,但并不能避免它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再次发生。预防医学正是通过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从而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来预防疾病。所以,预防医学本身就要求医学的整合,不仅要整合流行病、劳动与环境卫生等预防医学学科,而且还要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甚至社会医学。
预防,贯穿整合始终
有人曾经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就能解开生命和疾病的奥秘,人类就能战胜所有疾病。但结果并非如此,因为基因只决定疾病的先天遗传易感性,但多数疾病是环境因素与机体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基础医学可以解决发病机制的问题,临床医学可以解决治疗疾病的问题,但如何有效避免“后天不良刺激”,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还得靠预防医学。提起预防医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遇突发事件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肩背消毒器,到处喷水撒药。其实,这完全是误解,预防医学不只是干这些。预防医学不仅是事中、事后防治,更重要的是事前防范,不仅是”治末病”,还是”治未病”。如果把疾病比喻成一场战争,预防医学者负责各个不同领域的外交、斡旋、宣传、造势等工作,意图“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持续的外围努力,将战争扼杀于摇篮;而到真发生战斗时,负责冲锋陷阵、攻击、防守的自然是临床医学者;而基础医学者则好比军事科学院的教官,负责研究和分析这场战争的总体性质和规律。因此,预防医学在整合医学中起到”一前一后”的作用,即前期研究必须优先进行,后期干预必须及时持续,预防医学贯穿整合医学的始终。
但今天,这种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与预防医学的严重分离依然存在,甚至相当严重,很多地方连防疫站都撤销了。预防医学有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全面整合,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防病方案或策略。可是由于医学向细枝末节分解,正对全方位、多角度、全局性、大范围的预防医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如不改变这种状态,继续重治轻防,不能关口前移,1个预防医学工作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防病)将来要100个临床医生才能完成(治病)。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到最后1000个或10,000 个临床医生也解决不了1 个预防医学工作者所能解决的难题。就像当年天花流行时,临床医生哪里忙得过来,可种痘术出现之后,很容易就控制住了。
来源:《医师在线》周刊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A3ODM0Mw==&mid=201395487&idx=3&sn=e63d6e8cca25eab309aa01d7f242097b#rd
查看原文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