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依靠运动减肥,但是最近有数名专家称体育锻炼对减肥的作用其实很小,呼吁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饮食健康。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日前报道,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三名国际专家表示,是时候告诉人们有关运动减肥的真相了。
重点在于少吃一点
他们称,尽管运动可以预防诸多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和痴呆等,但是它对肥胖的影响却很小,因为过量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才是导致肥胖的关键。
专家们还谴责食品行业向人们兜售错误的观念,即运动可以抵消不健康饮食带来的影响。心脏病专家阿西姆·马尔霍特拉医生称:“一个肥胖的人要想减肥,并不需要做太多运动,他们只需要减少食量。”不过他担心的是,人们已经开始错误地认为,只要你愿意锻炼,就可以放开吃。“这是不科学的,也是错误的。你无法抵消掉不健康饮食带来的影响。”
肥胖不只涉及观瞻
肥胖不只涉及观瞻,也危害到健康,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肝脏、胆囊疾病、大肠癌,甚至乳腺癌等。当然,今天肥胖不一定联系上美丑,可一旦影响健康,仍是人们关心课题。运动减肥法由来已久,但如果饮食节制也有帮助,重视瘦身者依然不可忽视。
专家指出,有证据表明,在体重正常的人群中,仍有40%的人有代谢异常的症状,而且最典型的就是因为肥胖导致的代谢异常。
此外,当下公众还普遍认为要保持健康的体重,就应该控制卡路里的摄入量,但其实最关键的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卡路里的来源。有研究表明,多摄入150卡路里的糖分比多摄入150卡路里的脂肪患糖尿病的风险高出11倍。
但是也有人认为不能低估锻炼的作用。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的马克·贝克教授就推荐将“均衡饮食和体育锻炼结合起来”,称完全抹杀体育锻炼的作用是愚蠢的。
饮食联盟的理事长莱特则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来就包括均衡饮食和运动。他还呼吁,鼓励厂商自愿在包装上列出营养价值,同时多生产少盐、少糖以及低脂的营养食品,才是正本清源之途。
肥胖的陷阱
来源:纽约时报杂志|译言网
十五年来,墨尔本大学约瑟夫·普罗埃托医生一直在帮助人们减肥。每个来到普罗埃托在澳大利亚的减肥诊所的肥胖症病人都决心要瘦下去。大多数时候,他说,他们都按照诊所的减肥计划去做,减掉了多余的重量。但他们之后都毫无例外地胖了回来。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病人们又再度变胖。“这在我看来总是很奇怪,”普罗埃托说。“他们都是减肥动力十足的人,大多数时候都能轻松减肥,但体重之后却又不可避免地渐渐反弹。”
每个尝试过节食的人都知道,减掉的体重往往会反弹,我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把原因归结为缺乏纪律或者意志不坚。但普罗埃托怀疑,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止于此,他决定更细致地观察人体在减肥后的生理变化。
他和他的团队从2009年起招募了50名肥胖症男女。参与其中的男人平均体重233磅,女人平均体重200磅。尽管有些人中途离开了研究项目,大多数病人还是坚持由一种名叫Optifast的特制奶昔和两杯低淀粉蔬菜构成了极低热量的饮食,这些食品每天能提供500至550卡路里的热量,病人们需要坚持八周。十周后,他们平均减掉了30磅。
此后,仍在参与研究计划的34名病人停止了节食,开始努力保持减肥后的体重。营养学家通过电话为他们提供个人咨询,鼓励他们进行日常运动,督促他们食用更多蔬菜,同时减少脂肪摄入。尽管如此,他们的体重又慢慢开始增加了。一年后,他们曾经努力减轻的体重又平均增长了11磅。他们还报告称,饥饿感与减肥之前相比更厉害,食欲也变得更强。
尽管研究者们数十年前便已发现人体在体重减轻时会伴随复杂的新陈代谢和激素变化,澳大利亚研究组还是有一些新的发现。在体重显著减轻一年后,受试者们仍然处于某种生理变化的状态中。他们仍然肥胖的身体会努力工作,就好像他们非常饥饿、加班加点地要夺回减掉的体重那样。以胃部一种名为生长激素释放肽,常常被称作“饥饿激素”的物质为例,它的含量会比研究开始之初高20%。另一种会压制饥饿感的多肽YY激素水平则低得异乎寻常。压制饥饿感、且会促进新陈代谢的瘦体素水平也低于预期。和饥饿与新陈代谢有关的一系列激素水平与节食前相比都发生了极大地变化。这几乎就像是减肥导致他们的身体进入了一个独特的新陈代谢状态,产生一种节食后综合征,带来了他们与未曾减肥的人们之间的不同。
“我们所发现的是一种会让人体多个部分为增加体重而奋战的协同防御机制,”普罗埃托说。“我想,这可以解释减肥治疗的高失败率。”
普罗埃托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结果于2011年秋天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尽管他们的发现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研究样本较小,而且他们的发现仍需要在之后的研究中得到再现——他们的研究仍在减肥人群中引起了一片喧嚣,为人们对肥胖症、减肥和意志力的传统观点的挑战提供了新的证据。多年以来,对体重过重和肥胖症患者的建议一直是简单的节食和锻炼。针对此类建议的新发现的出现,标志着这样的建议未能考虑到人体在停止节食后对抗减肥的变化。这意味着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大多数人一旦变胖,即使尽再大的力恐怕也只能维持肥胖。
不能保持较轻的体重这一点一直让我颇为困惑。我知道减肥对身体的好处,而且我已不再喝含糖碳酸饮料,也不再吃快餐。我定期运动——几年之前我还跑完了一次马拉松。在大学毕业后的23年里,我有时候能减掉10到20磅,保持很短时间后又会反弹回来,甚至比之前更重,这就是我如今超重60磅的原因。
我小时候并不胖,但我记得,我妈妈不是在节食就是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在“假装节食”,她的体重一直在150磅到200磅之间波动。有时候我们吃得很健康,营养均衡,而有时候我们的晚饭却只是一个肯德基全家桶。我在高中的时候是一名越野跑选手,那时候我从不为体重担心,但上大学之后,因为学习和社交挤压了运动的时间,体重秤的示数开始慢慢上升。作为成年人,我的三个姐妹和我跟家族中很多成员一样都在为减肥而奋斗。我妈妈因食道癌而去世。令她颇为遗憾的是,最近的医学院因为肥胖拒绝了她捐献遗体的要求。
也许生理因素从一开始就给了我一手烂牌。研究发现,肥胖者往往会遗传,近期的科学发现也现实,对高热量食品的食欲也会遗传。但是基因因素和在家庭中养成的进食习惯对体重的印象程度仍然难以区分。现在已经清楚的是,某些人倾向于摄入较多脂肪,而另外一些人则有如神佑,没有这种倾向。
加拿大学者布沙尔和特伦布莱在199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他们研究了31对年龄从17岁到29岁不等的男性双胞胎,他们有时候节食,有时候则摄入过多热量。(根据他们的体重和家族史,他们都没有肥胖症的危险。)在一项研究中,12对双胞胎在大学寝室中的生活受到了24小时的监控。一周中的六天里,他们都摄入额外的1000卡热量,另外一天则允许他们正常进食。他们可以读书,玩电子游戏,打扑克,也可以看电视,但是在运动方面只允许他们每天散步30分钟。在持续120天的研究中,这些双胞胎摄入的热量比他们的基本需要高出了84000卡。
实验中的纵情大吃本应让他们增重约24磅(每3500卡可以被换算为1磅)。但是其中某些人增重不到10磅,增重最多的则高达29磅。每对双胞胎的体重增加和脂肪分布情况都非常相似,但是不同双胞胎之间的区别则非常明显。比如,某些双胞胎在腹部增加的脂肪量是其他双胞胎的三倍。在研究者对他们进行类似的锻炼实验中,结果却是相反的。在进行相同锻炼的情况下,某些双胞胎减掉的体重比其他对要高。研究者们写道,研究发现,某种形式的“胜利决定论”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容易增重或减重。
尽管至少某些肥胖症的危险来自遗传这一点已成广泛共识,确定导致肥胖的某个具体基因仍是一个挑战。2010年10月,《自然遗传学》杂志报道称,研究者们已经确定了与肥胖或体重指数相关的32个基因变异。其中最为常见的一个由一个研究II型糖尿病的英国科研小组于2007年4月发现。根据埃克塞特大学生物医学与临床科学研究所的弗雷林的说法,携带FTO肥胖基因的人们面临的肥胖风险更高——如果他们有一个该基因就高出30%,如果有两个的话则高出60%。
FTO基因极为常见,据信约有65%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后裔和27%到44%的亚洲人携带至少一个该基因。科学家们尚不清楚FTO基因是如何导致体重增加的,但是针对儿童的研究证明,该基因可以影响饮食习惯。苏格兰邓迪大学的帕尔默在2008年领导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向苏格兰学龄儿童提供了橘子汁和松饼等零食,同时允许他们大吃有葡萄、芹菜、薯片和巧克力豆的自助餐。所有食物都被严密监控,研究者们可以精确地知道食品的消耗情况,按克来计算,携带FTO基因的儿童更倾向于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食品。虽然他们没有暴食,但他们摄入的热量比未携带该基因的儿童平均要高出100卡。携带该基因的儿童身体脂肪的增加量比其他儿童高出4磅。
我一直有冲动送一份唾液样本去做DNA测试,以发现我的家族是否带有肥胖症的基因倾向。但即使得到了阴性的测试结果,这也仅仅意味着我的家庭并未携带可测试的已知基因风险。英国电视节目“尴尬的胖子(Embarrassing Fat Bodies)”最近让弗雷林的实验室做了一个基因测试,结果现实,其中一个肥胖家庭的肥胖症风险“低于平均水平”。
一个告诉人们他们先天就倾向于肥胖的阳性结果也许会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去年2月报告了对多种疾病的基因测试对人们情绪和健康习惯的影响。研究者未发现疾病风险测试在总体上的影响,但他们仍发现(尽管不具统计意义),被发现携带肥胖基因的一些人会更倾向于摄入高脂肪食品,这也许是因为他们认为变胖是一种宿命,因为他们觉得对抗肥胖毫无意义。
即便了解基因风险能够满足我的好奇心,我也清楚的知道,遗传最多也只能部分解释我的肥胖。我更感兴趣的是发现对抗肥胖的方法。
全美体重控制注册中心跟踪记录了10000名保持了减肥成果的人。“我们做这样的记录是对所谓‘没人能够成功减肥’的回应,”布朗大学阿尔伯特医学院精神病及人类行为学教授雷娜温说。她和科罗拉多大学人类营养研究中心主任希尔共同协助成立了该中心。“我们有两个目标:一是证明有人做到了,而是向他们学习如何长期保持减肥成果。”任何减肥30磅以上并保持超过一年的人都可以参与这项研究,参与者们平均减掉了70磅并且保持了6年。
温说,她同意生理变化会给长期保持减肥成果带来困难,但她同时表示,环境问题更为重要,人们保持低体重的难度来源于环绕四周的食物、汹涌而来的食物信息和时常出现的进食机会。“我们生存在永远存在食物提示的环境当中,”她说。“我们多年来教导自己,食物是自我奖赏的方式之一。环境和行为很难改变。”
在该中心注册的人们在减肥时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有人用慧俪轻体(Weight Watchers,理念是通过智慧饮食和合理运动达到健康减重的目标,不依靠任何外力、药物及器械),有人参照Craig计划,有人采用阿特金斯减肥法,还有少数人通过手术减肥。但他们的进食和运动习惯似乎证实了学者们在实验室中的发现:为了保持减肥成果,减肥者相对同样体重的普通人必须有少得多的进食和大得多的运动量。该中心成员每天运动至少1小时——相当于每个减肥者每天步行4英里。他们必须每天都称体重以将体重维持在一个小范围里。他们早餐很规律,大多数人看电视的时间比普通人群要少一半。他们坚持每天按照同样的样式吃同样的东西,不在周末或是假期自欺欺人。他们也比大部分人吃得少,据估算每天摄入的热量比大部分人低50至300卡。
耶鲁大学拉德食品政策及肥胖症研究中心主任布劳内尔说,尽管该中心对10000人的跟踪记录是很有用的资源,它们相对于减肥失败的千百万人仍然是极小的样本。“这意味着只有很少人成功保持减肥成功,”布劳内尔说。“你会发现这些人对于保持体重极度注意。多年后他们仍会注意每一卡热量,每天锻炼一小时。他们从不会停止在意自己的体重。”
该中心成员之一,成功减肥135磅并保持了5年的贾尼丝布里奇是一个极佳的例子。“这是世上最难的事情之一,”她说。“这是需要时刻注意的事情。我并非总是想着食品,但我总是意识到它们。”
现年66岁的布里奇住在加州戴维斯。她从小就已体重超重,在14岁的时候开始她的第一次节食,每天的热量被控制在1400卡。那时候,她体重降低得很慢,医生因此还指责她作假。朋友们说,她不可能对所有的饮食加以注意。“没人相信我做到了所有的要求,”她说。“你可以想象那是多么令人沮丧,那种不服和愤怒是多么强烈。”
她的体重在2004年达到了330磅的高峰,她从那时候再次开始了减肥的尝试。她减掉了30磅,但随后便徘徊不前。2006年,她在60岁的时候和体重310磅的丈夫亚当一起参与了一个有医学监管的减肥计划。在坚持9个月每天仅摄入800卡的热量后,她的体重降到了165磅。亚当减掉了约110磅,现在重200磅。
布里奇在减肥之后的第一年中尝试了测试她吃东西的底线。她通过锻炼来调整过多的进食。她的母亲在2009年的去世影响了她的精力,她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增重了30磅。她决定尝试把体重控制在较高的195磅上,这仍然比她最重的时候轻135磅。
“我的体重不时变化两三磅和我目前对体重的维持并没有很大冲突,”她说。“保持现在的体重确实是一场苦战,但它值得我这样做。这对我的身体好,让我感觉更好。但如果我一旦放松下来,我的身体就会瞬间胖回去。”
因此她从未放松。自2006年10月起,她每天都称体重,把加过记录在一本体重日记上。她甚至在出去旅游的时候都带着体重秤。过去6年里,她只有一次破例了:一次去夏威夷不称体重的两周旅行。
厨房里的每样东西她也都称过。她知道每杯生菜大约有5卡的热量,而一杯面粉的热量则有400卡。她在外出吃饭之前会在网上搜索菜单,计算热量来帮助自己决定该点什么菜。她避开了所有含有糖和白面粉的食物,她称其为通向暴食的“入门毒品”。她还发现,大量饮水似乎能有所帮助;她随身带着一个20盎司容量的水瓶,每天要喝5瓶水。她记下了自己吃的所有东西。每天晚上,她把所有信息传送到电子记录上。亚当也在做记录,但他更喜欢用纸和铅笔。
“传输的过程真的非常重要;这是我的责任,”她说。“它会计算出我每天所摄入的热量和蛋白质量。我每天晚上都会做些自我分析。”
布里奇和丈夫都从治疗师那里得到了帮助,贾尼丝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她有通过吃东西来缓解无聊或压力的倾向。“我们很清楚,我们的文化是如何教我们通过食物来解决那些跟营养价值无关的问题的,”她说。
布里奇用同样严格的运动计划来支持仔细的节食。他每天运动100至200分钟,每周6到7天。她选择的运动往事往往是在健身房骑车,她在那里还上了一套水上增氧健身操课程。
贾尼丝布里奇用多年来的锻炼和节食数据计算出了自己的能源利用率。她知道自己在园艺活动时每分钟燃烧3卡热量,在骑斜躺自行车或者做水上增氧健身操的时候每分钟4卡,在骑车环城的时候每分钟5卡。
“有人会告诉你骑车能够每分钟消耗11卡,”她说。“但那不是我的身体。我知道那些是得益于我保持的统计数据。”
根据从减肥诊所和自己的计算中得到的新陈代谢数据,她发现只要自己每天能在运动中消耗500卡热量,她便可以在每天摄入2000卡热量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住195磅的体重。她回避垃圾食品、面包、意面和很多种奶制品,同时要确保自己三分之一的热量来源于蛋白质。布里奇夫妇偶尔也会分享一个甜点,或是两人吃一份Ben and Jerry\'s的冰淇淋,因此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摄入了多少热量。因为了解错误会累积、雨天会减少运动、没分好的零食增加了暗藏的热量,她只允许自己每天摄入含1800卡热量的食物。
光听布里奇讲她为了保持体重所付出的努力令人疲惫不堪。我觉得她的故事很吸引人,但也让我怀疑我是否有保持身材的能力。我曾好几次尝试每天写饮食日记、尝试养成锻炼的习惯(最近的一次就在一两周前),但都很容易就半途而废了。我无法想象我如何能在完成工作和送女儿去舞蹈班或排球版的间隙做饭的时候,还要花时间称量食物。尽管我很喜爱30到40分钟的运动,我也曾从6个月的马拉松训练中发现,每天花上一两个小时锻炼身体对我而言是家庭的不可承受之重。
布里奇承认,儿女长大和退休让她可以更轻松的专心于体重。“如果还有三个孩子跟我住在一起的话,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做到这些,”她说。“我们知道我们多不平常。人们很容易对保持较低体重所需的辛劳生气。但是减轻体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我想,很多渴望减肥的人并不完全理解他们将要面临的后果,而医学界也没有给出对此足够清楚的解释,” 哥伦比亚大学肥胖症专家利贝尔说。“我们不想让他们感到无望,但我们想让他们知道的是,他们将要对抗的是一个会提高减肥难度的生理机制。”
利贝尔和他的同事罗森鲍姆在人体对体重减轻的反应的研究方面居于领先地位。25年来,他们对130人进行了6个月以上的详细跟踪记录。受试者就住在他们的诊所之内,身体的每一个方面都要被测量。运动测试中要测量他们的最大心率,血液测试中要测量血液中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含量。研究者同时还对受试者的肌肉组织进行活检,以分析他们的新陈代谢率。(早期的测试中还会收集他们的粪便样本,以确保在计算中不漏算一点热量。)由于测试带来的不便,受试者们每人得到了5000到8000美元不等的报酬。
最后,受试者们在减掉10%的体重之前,每天只能吃含800卡热量的流质食物。一旦他们达到减肥目标,就要迅速转入下一轮以维持体重为目标的密集测试。实验中收集的数据现实,减掉10%体重的人与原体重跟他们减肥后的体重相当的人相比,在新陈代谢方面存在不同。
研究显示,减肥后的这种变化会带来巨大的热量劣势,相当于每天250至400卡。以实验中的一名女子为例,她在参与实验时体重230磅,需要每天3000卡热量以维持体重。她在减肥17%,体重降到190磅后,新陈代谢研究确认,她维持新的体重所需的热量为每天2300卡。这听起来好像已经不多了,但一个体重190磅的30岁普通妇女需要2600卡热量才能维持体重——比减肥者少300卡就可达到目标。
科学家们还在探索造成减肥后的人与没有节食、维持同等体重的人之间存在的生理差异的原因。减肥前后对肌肉组织的检查发现,一旦人们体重减轻,肌肉纤维便会发生改变,变得更像效率更高的“慢肌”纤维。一项发现表明,减肥之后,肌肉在日常活动和轻微有氧运动中消耗的热量比没有减肥的人少20%至25%。这意味着一个以为自己通过轻松散步半小时能消耗200卡热量的人可能实际上只消耗了150到160卡。
人体对抗体重减轻的另一途径似乎是改变大脑对食物的反应。罗森鲍姆和他的同事,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赫希,通过功能性磁共振跟踪研究了人们在减肥前后在面对葡萄、橡胶熊、巧克力、花椰菜、手机和悠悠球的时候大脑的反应。节食者在减肥之后面对食物时,大脑中与奖励有关的部分反应更明显,和自控相关的部分则反应较小。这意味着人体为了恢复减肥前的体重,会让人在对食物更激动同时降低他们对高热量食物的意志力。
“在减肥之后,大脑对食物的情绪性反应更为激烈,”罗森鲍姆说。“你会更加想吃东西,而大脑中与自控相关的部分较为不活跃。”把这一点和人体在减肥后消耗的热量少于预期这一点联系起来之后,他说,“体重反弹的完美风暴由此诞生。”研究者们尚不清楚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但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初步研究现实,最迟至体重减轻的6年后,人体仍然会通过消耗更低热量这一途径来试图让体重回升。这个问题的持续性还很模糊。(同样的现象在较瘦的人减轻体重之后也会发生。)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可能在降低并维持体重,只不过这样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哈拉德森是一名居住在匹兹堡的48岁女性。她在2000年的时候体重达到了300磅。身高5尺5寸的她随后加入了Weight Watchers,并在短时间后就把体重降到了125磅。她如今是全美体重控制注册中心的成员之一,致力于保持苗条,并成功地将体重维持在140磅。她现在是素食者,每天记录吃下去的食物,每周至少锻炼5天,在博客上写下了保持体重所面临的挑战。曾当过记者和古董商人的她回到学校参加了一个关于营养和健康的为期两年的课程,她计划当一名饮食顾问。她现在也已接受了自己一直对吃的东西“高度警惕”的状态。“一切都需要改变,”她说。“我的体重已经上上下下变化了那么多次,总是想着我自己能恢复‘常态’,但我必须确定一个新的常态。人们都不愿听到‘这很困难’这样的话。”
研究中仍未明确的一点是,是否存在一个我们可以增加体重然后在减肥后不会遭遇反弹的窗口期。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他们会在假日期间长好几磅,或是在大学头两年增重10到20磅,这样的增重往往都能减回来。演员罗伯特•德尼罗为出演《愤怒的公牛》而增肥之后又瘦了下来。导演摩根•斯普尔洛克也成功减掉了自己在拍摄《大号的我》过程中增加的体重。利贝尔说,短期的增重是否会永久化可能是由人们的基因倾向决定的,也可能与暂时增重的时间长短有关。但研究者们还不清楚人体究竟在多久之后会把暂时的增重当成永久的新标准。关于这一点有个好消息,这一过程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
“对于老鼠而言,我知道这段时期大约在8个月左右,”利贝尔说。“在这段时期结束之前,胖老鼠不怎么费劲就可以变瘦。这段时期对于人类有多长我们还不知道,但我几乎可以可能这不会是几个月,而是好几年的事。”
没人想要变胖。在多数现代文化中,即使你很健康——以我为例,我的血脂和血压都不高,而且我的心脏非常健康——胖子仍然会被看作是意志不坚和懒惰的人。这不单单是尴尬而已。有一次,我在派对上见到了一个很受尊重的作家,她知道我的工作是健康写手。“你跟我想象的样子完全不同,”她瞪着双眼说。约了我的那个男士也许是为了解围,解决了她的顾虑。“你猜她会更瘦,对吧?”他说。我当时就想消失,但那位作家却很和善。“不,”她一边生气地看着那个男的一边温暖地握着我的手。“我猜你的年纪会更大些。”
总之,关于减肥的科学发展告诉我们,也许我们应当改变对于体重超重的人的偏见。确实,包括我在内的超重者都是因为吃下去的热量比身体需要的多才胖起来的。但很多生理和基因因素也部分决定了这种“多”在具体的每个人身上是多少。显然,减肥是一场激烈的战争,我们将对抗的不止是饥饿或是对糖果的渴望,还有我们的身体。
尽管关于减肥的大众讨论总是会落到如何节食更好的问题上(阿特金斯?Jenny Craig?植物食谱?地中海食谱?),那些曾经尝试过所有方法而且都失败了的人知道,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加工食品中的脂肪、糖类和碳水化合物也许正是这个国家肥胖症问题的罪魁祸首。但每个人对这些东西的反应也有着巨大的不同。
把肥胖症更多地当成是生理而不是心理疾病的观点也在带动着我们寻求解决办法的路上的变化。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做了一些小规模的实验,想了解注射瘦体素是否能压倒人体对体重减轻的反抗、能否帮助维持较低的体重。在部分视线中,注射瘦体素似乎可以让人体产生仍然很胖的错觉。在瘦体素替换疗法之后,受试者们在活动中消耗了更多的热量。对大脑的核磁共振成像也发现,大脑对食物的反应也发生了变化,食物不再显得那么诱人。但这类疗法离商业应用还有很远。现在,想要减肥并保持的人只能自力更生。
很多研究者们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缓慢减肥的效果是否会比科学研究中常见的快速减肥更持久。利贝尔说,减肥的快慢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人体的警告系统只关注减掉了多少脂肪,而不是减肥的快慢。尽管如此,普罗埃托正在开展一项新的研究,这次他采用了较慢的减肥方法,而且把对节食者的跟踪研究时间从1年延长到了3年。
考虑到减肥的困难程度,从公共卫生的观点来看,很显然应当在防止肥胖方面投入更多资源。种种研究更加强调了让儿童参与更多锻炼、吃健康食品的国家努力的紧迫性。
但在美国已有三分之一成年人被划分为肥胖的情况下,没人会说已经超重很多的人应当放弃减肥。相反,解决方法应当是宣扬一个更现实的目标。研究显示,即使是体重降低5%都能降低糖尿病、心脏病和其他与肥胖有关的健康问题的风险。也有人推测,人体可能更容易接受较小的体重减轻。
但是体重减轻了5%的肥胖者可能仍然超重。对于体重250磅的女性而言,5%差不多就是12磅,也许还不足以让她能穿小一号的衣服。减掉一些体重也许对身体会有好处,但对精神上几乎不会有什么影响,也不会改变胖子自己或是他人的看法。
这样的话一个想减掉不少体重的人应该怎么办呢?减肥专家们相信,一旦更多人理解了减肥的基因和生理挑战,医生和病人们会更现实、更有心地对待减肥问题。至少,科学会让已经超重的人更努力地避免继续长肉。有些人在知道维持减肥成果的困难之后,也许会完全放弃而回归暴食。有些人也许会决定接受现有的体重,专注于改善整体健康水平而不是体重秤上的数字。
对我而言,了解减肥的科学让我的减肥之战和我妈妈无止境的节食-反弹-绝望的循环有了意义。我希望她仍然在世,这样我就可以劝她永远原谅节食失败的自己。当我最终因自己让体重失控而内疚的时候,发现在我的工作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体重变化这一点让我感到有些释然。尽管所有证据都证明我要想永久减肥有多么困难,我仍然乐观得令人惊讶。也许我不会在这个月或是今年开始这场战斗。但起码我知道,我面临的会是什么。
轻松一刻:减肥
太太为了防止体重增加,于是在冰箱门上贴了一张身材苗条、身穿泳衣的美女海报,以提醒自己少开冰箱拿东西来吃。果然,她因此瘦了四公斤,但是她先生却胖了七公斤。
查看原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