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下肢静脉的中医诊疗

时间:2015-05-08 作者:



本文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北京市中医推拿科诊疗中心 付国兵 沈潜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又称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中医学称之为“筋瘤”,属“脉痹”、“臁疮”范畴。这类病变仅局限于下肢浅静脉,以大隐静脉为主,病变的浅静脉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本病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体力劳动强度高和久坐的人群,轻者影响腿部美观,重者静脉损伤后,出现水肿可合并湿疹或局部溃疡坏死。本期中医专家详解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治策略。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58岁,退休护士,2015年1月12日就诊。
主诉 右下肢浅静脉迂曲1 年,加重1周。
现病史 患者1年前出现右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偶有扩张静脉处刺痛感,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或晨起时缓解。未给予特殊治疗。右下肢浅静脉曲张渐加重。1周前爬山后出现右下肢内侧区局部疼痛,伴右下肢严重肿胀。食欲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查体 右下肢轻度水肿,浅静脉扩张,迂曲,右下肢内侧色素沉着,皮温升高,伴疼痛。
影像学检查 右下肢血管彩超示右下肢大隐静脉瓣反流。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为15.4×10^9/L,空腹血糖为6.9 mmol/L 。
诊断 右侧大隐静脉曲张。
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治以益气活血、舒经通络。本病的治疗策略为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按基本手法操作,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间期行自我按摩术以巩固疗效。1个疗程后疼痛、肿胀逐渐缓解,1个月之后,肿胀消失,疼痛大为好转。
病因&病理
本病多由于浅静脉中股静脉、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浅静脉血液反流,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引起。
先天性的静脉壁薄弱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患者常合并有周身或局限性的静脉壁缺陷,在静脉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静脉的迂曲、扩张。
此外,长期站立、肥胖和腹腔压力增大等因素亦会增加静脉压力,增加本病发生的可能。
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 本病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较少见。以左下肢多见,但双下肢可先后发病。发病早期,多为下肢酸胀不适、钝痛感,或有肢体沉重感,易乏力。久站后上述感觉多加重,平卧、肢体抬高则可缓解。病变中后期,静脉壁受损,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呈蚯蚓样外观,以小腿内侧大隐静脉走行区明显。病程长者,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改变,例如皮炎、湿疹、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甚至形成溃疡。随着病情的演变,可以有沿血管走行的疼痛、下肢肿胀、淤积性皮炎、浅静脉血栓等症状。

诊断 根据其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通过一般体格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站立后,下肢浅静脉突起,即提示静脉曲张的可能。必要时选用超声、容积描记、下肢静脉压测定和静脉造影等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诊断注意事项 若要进一步全面了解病情,则需进一步进行详细体格检查,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及深静脉通畅情况,必要时须进行静脉超声或造影检查。应重点与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导致的静脉曲张相鉴别,后者有深静脉血栓病史,下肢多有明显肿胀的表现。若下肢有靴区溃疡、重度皮炎等,需要注意交通静脉有无受累。
鉴别诊断
本病还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症状相对严重,超声或下肢静脉造影,可观测到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特殊征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浅静脉扩张伴有肢体明显肿胀。确诊应做超声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动-静脉瘘 患肢皮温升高,局部可扪及震颤或有血管杂音,浅静脉压力明显上升,静脉血含氧量升高。
推拿治疗
治则 以益气活血、舒经通络为原则。
手法 摩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拿法、抹法、擦法。
取穴部位 中脘、气海、关元、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用掌摩法按顺时针方向摩腹,手法由轻到重。时间约10分钟,以腹部透热为佳。
继上势,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或点按法在中脘、气海、关元等穴施术,每穴各半分钟。
继上势,术者用拿揉法从患侧大腿前侧一直操作于脚踝部,操作10遍。
继上势,双手掌置于患侧膝盖两侧,从膝盖到脚踝部推10遍。
继上势,点按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每穴各半分钟。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大鱼际平推小腿血管曲张处,来回推移30遍。
继上势,双手拿揉小腿后侧,从脚踝开始至大腿根部10遍。
自我按摩

1.从踝关节向膝关节方向拿小腿10遍。

2.用大鱼际向心平推小腿血管曲张处,来回推移30遍,可以使用按摩乳、红花油等介质进行操作。

3.推擦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注意事项

1.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应经常抬高腿部和穿弹力袜。

2.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行走,走路是预防静脉曲张最好的运动。

3.已患静脉曲张者不应让腿部泡在很热的水中,否则会扩张血管加重曲张。

4.有静脉曲张家族史者,更应勤于运动,增强体质,积极防治。

本文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北京市中医推拿科诊疗中心 付国兵 沈潜;本文刊登于2015年4月21日《全科医学周刊》11版。





( 登录 后评论送积分,积分详情请登录 掌上医讯移动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