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像一直开着的机器,趁我不注意,慢慢的清晰,反复播映”。我,一名工作在临床的平凡护士,工作一年多了,一路走来有喜有悲,服务病人,温暖病人,都说我们是白衣天使,但一路上我也遇到了许多温暖天使的天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不平凡的乐章,演绎着华丽的曲目。
——题记
战斗在病床上的击剑手
张爷爷,我们放疗科开科以来,第一位在我们病房去世的病人,我思索,是不是只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变得难忘呢?记忆中,他的个子很高,一米九,身材很魁梧,而且很坚强,在我才工作的时候,他来到我们科,每日我们走进老人的病房总有一股扑鼻的花香,那成为记忆深处中的一抹香味,淡淡的,不容忽视,起初每日老人都会坐在轮椅上活动活动,可渐渐的,疼痛没日没夜的折磨着他,止痛药的副作用,让老人整日大多时间都睡着,人也渐渐迷糊,为了老人的最后时刻生活质量能提高,我们请了会诊,为老人制定最好的止痛方案,一种一种试着药,有的药,嗜睡反应小,但容易呕吐,老人一遍一遍的吐着,有时候不小心把床铺弄脏了,总非常难过对我们说着:“不好意思,又麻烦你们了。”那一刻的我谈不上感动,只是莫名有了一股温暖的情愫流淌在心中,或许这就是相互理解的原因,让一切都那么和谐。
在老人最后的一段日子里,一天的时间总一半清醒一半糊涂,可慢慢的他的言语表达渐渐模糊,氧气罩供给着他的生命养分,老人在清醒的时候,很排斥脸上的氧气面罩,像小孩子一样,要求拿走面罩,“申诉”没用的时候就用手去扯面罩,每个医护人员看着,都很难过,都设法怎样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同时,减去爷爷的痛苦,于是我们在面罩四周垫着些敷料,虽然有点难看,但老人显然不那么排斥氧气罩了,越到后面,老人的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于是我们排出了生活班对老人进行护理,我们每日为老人做着生活护理,在做口腔护理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小心,老人因为疾病导致白细胞,血小板都很低,就像“玻璃娃娃”一样,稍不小心就有可能给老人带来新的出血。一次早晨,我给老人做口腔护理,拿着手电筒观察着老人口腔,那一刻,我惊呆了,口腔里满是厚厚的血痂,我心中不禁想着,昨天是谁做的口腔护理,肯定没有认真做,于是我准备了两倍的棉球,准备给爷爷好好进行口腔大扫除,可是不管我用多轻的动作,只要碰到血痂,稍微一擦就出血,一个雪白的棉球一会就染红了,我慢慢的,慢慢的,老人配合着我,吃力的张大着嘴巴,我可以想象老人的嘴巴一定很酸很酸,一来二去,弯盘里的棉球红红的一堆,可是老人嘴巴里的血痂只去了一点点,依旧厚厚的一层,我很羞愧之前的想法,我相信每个人都在认真的给老人做着口腔护理,只是只是……,我轻声询问着爷爷,“爷爷舒服点了吗?”老人用那模糊的声音,“恩,谢……谢。”那一刻,我想哭了,明明爷爷已经没什么力气了,但他还是吃力的向我说着谢谢。
有一日,老人的床前来了很多人来看望老人,来的人都是残疾人,有几个穿着一样的衣服,我很好奇。事后,询问爷爷的儿子,我才知道,爷爷原来是江苏省残奥会击剑教练,很多爷爷的学生都是残奥会冠军,爷爷的儿子很自豪的介绍着爷爷的工作,爷爷的击剑,讲到激动处,还将爷爷随身带的击剑,展示给我看。我很受震惊。
爷爷走的那天是星期天,我休息,所以我没有看到爷爷最后一面,但爷爷的精神、微笑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其他的很多人都受到了爷爷的鼓舞,虽然爷爷走了,但他的精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面对病魔时的那种坚韧,剑如人,人如剑。爷爷是那样的坚强挺拔,对于别人是充满着理解,我相信通往天堂的路上有你,亲爱的张爷爷,一路走好,不管在哪里,我相信你的击剑精神永存。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