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肝脓肿

英文名:amebic liver abscess
概述

    阿米巴肝脓肿(amebic  liver  abscess)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引起细胞溶化坏死,形成脓肿,又称为阿米巴肝病。肝脓肿也可在没有阿米巴痢疾的患者中出现。目前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治愈率较高。疗效欠佳或病死者多数是未经正规治疗或未及时接受治疗者、病情危重或有并发症、伴有其他疾病者。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的轻重与脓肿的位置、大小及有否继发细菌脓肿向肝脏顶部发展时,刺激右侧膈肌,脓肿位于右肝下部时可出现右上脓肿位于肝的中央部位时症状常较轻,靠近肝包膜者常较脓肿,脓肿压迫右肺下部发生脓肿压迫胆小管、较大的肝内胆管或肝组织受损范围过大而可出现腹泻或大便不规则史,必须考虑本病之可能。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更应考虑本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阿米巴肝脓肿可发生在溶组织内阿米巴脓肿并逐渐融合成肝脓肿,脓肿的中央为大量巧克力酱样坏死物质。自原虫入侵到脓肿形成需1个月以上。脓肿可因不断扩大,逐渐浅表化,向邻近体腔或脏器穿破。慢性脓肿可招致细菌继发脓肿通常为单个大脓肿,也可为多发性,大多位于肝右叶顶部,与盲肠及升结肠血液汇集于肝右叶有关。部分位于左叶,少数可累及左、右两叶。脓肿的中央为大量巧克力酱样坏死物质,含红细胞、白细胞、脂肪、坏死组织及夏科-莱登晶体。脓肿有明显的薄壁,附着有尚未彻底液化的坏死组织,外观似棉絮样。
实验检查

休克等,急骤发病伴显著毒血症状。肝大不显著。脓肿小呈多发性,血、脓液细菌培养阳性,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血清学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抗体阴性。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二)原发性肝癌
    临床表现酷似阿米巴肝脓肿。一般不发热,可有慢性肝炎或发热、寒战、恶心、呕吐、黄疸,右上腹局部性肌紧张,墨菲征阳性,B超可发现胆道结石或胆囊肿大,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四)其他
    应与肝棘球蚴病、先天性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结核、继发性肝癌等相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

    阿米巴肝脓肿的治疗多主张以内科治疗为主。
   
    (一)病原治疗
    抗阿米巴治疗应选用组织内杀阿米巴药,并辅以肠腔内抗阿米巴药,以达根治。
    1.硝基咪唑类
    (1) 肝脓肿直径3cm以上、靠近体表者,可行肝穿刺引流,应于抗阿米巴药治疗2~4天后进行。穿刺应在B型超声波探查定位下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并向脓肿内注射抗阿米巴药物比单独内科或外科治疗更有效。脓液稠厚、不易抽出时,注入生理盐水或用α肝脓肿穿破引起化脓性腹膜炎者、内科治疗疗效欠佳者,可作外科手术引流。同时应加强抗阿米巴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应用。
并发症

    脓肿穿破与病程长、脓肿靠近肝脏边缘、脓肿较大、穿刺次数较多及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脓肿穿破并发症中,以向肺实质和胸腔穿破最为多见,向右胸腔溃破可致脓胸,肝脓肿向腹腔溃破可引起脓肿的严重并发症。有时可穿破至胃、胆等处,尚可引起脓肿的重要并发症。寒战、高热,中毒症状明显,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显著增多,单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无效,必须加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病程和预后

    与脓肿的大小、部位,病人的体质,治疗的效果及有无并发症有关。早期诊治预后较佳。晚期及并发多处穿孔者预后较差。治疗不彻底者易复发。
诊断依据
传染病学
相关课件
原发性肝癌 |  肝硬化 |  肺炎 |  黄疸 |  发热 |  咳嗽 |  腰痛 |  休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