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

时间:2014-03-01 作者:宣传部
      骨科1947年于我院外科系统内独立成组,1985年正式建科。六十余年来,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获批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省临床重点专科、省骨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成为省内专业龙头科室。2013年,骨科又跃升成为全省骨科专业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独立建科后,骨科逐步实现专业细分,架构日臻完备,规模不断壮大。2001年,成立创伤骨科;2005年,脊柱外科、关节外科独立建科;2010年,成立黄岛院区外二科(骨科);2012年,获省卫生厅批准成立骨科医疗中心。2013年,本部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整体东迁,酝酿成立运动医学科,至此,我院大骨科发展格局正式形成。


      1998年,骨科成立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并于2000年获批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长期开展骨科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在椎间盘基础研究等方面始终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位列国际前沿。此外,还将优势领域逐步扩展至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基础研究、骨质疏松症病因学及骨肿瘤基因研究等多个方向。骨科多位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内外重要学术职务,如国际华人脊柱学会常务委员,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AKOS)委员,国际内固定协会(AO)会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等各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脊柱外科学组组长、关节外科、骨质疏松、微创等各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分会、创伤外科专业分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外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近20种杂志及其他核心期刊副主编、常务编委以及编委等。近年来,科室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数十项,研究经费近千万元;于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SCI、Medline等收录数十篇。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选派中青年骨干医师前往进修学习;每年举办国家级、国际级学术会议1~2次,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数期,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


      骨科现已发展成为跨越青岛两岸,覆盖医院三院区,下辖脊柱、关节、创伤和运动医学4个亚专科,拥有6个病区、开放床位200余张的大型骨科医疗中心。共有医师52人,护士50余人,技术人员1人,其中包括国家级专业委员5人,国家级杂志编委9人,省级委员11人。学科在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年出院患者近5千人次,业务辐射范围遍及胶东半岛,并向省外乃至国际延伸。


      脊柱外科:现有医院终身医学专家2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博士后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年手术量1500余台,居全省骨科界前茅。脊柱外科实力雄厚,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疾患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成果蜚声海内外,腰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在国内独树一帜。负责全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指南》的制定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迄今已出版四版,为基础与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逐步开展了脊柱非融合技术(如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腰椎后路Wallis动力性内固定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钛缆内固定术等)、脊柱微创手术(如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腰椎后路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及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等)、上颈椎疾患的前后路手术、脊柱畸形后路手术矫形术、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重建术等高难度手术。先后完成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公益基金、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获省部、市厅级奖励10余项。定期选送年轻医师到美国、法国、德国、韩国、香港、台湾等地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并参加美国、欧洲脊柱外科年会学术交流活动。

      关节外科:现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5人。关节外科于1968年完成国内首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开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指间关节置换、人工全股骨置换、人工肩胛骨置换等手术,开展并普及了全髋,全膝关节翻修术以及髋、膝关节双侧同时置换术等高难度手术,并较早开展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修复重建术。目前每年完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逾千例,人工关节翻修手术百余例,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110余例,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200余例,手术数量和完成质量在省内居领先地位。在关节软骨再生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相关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伤外科:于2001年成立后发展迅速, 现已可以完成各类创伤手术。科室现有医师11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博士3人,4人分别曾在美国、英国、韩国和香港长期学习和培训。创伤外科在重大创伤急救、脊柱损伤及脊柱各类疾病、骨盆及髋臼骨折和四肢复杂骨折,臂丛神经损伤及四肢周围神经肌腱疾患、手足创伤及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等方面优势突出,每年高质量完成400余例高难度手术。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并成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和培训中心。

      运动医学科:现已完成人员配备等各项工作,正在面向上级部门履行建科申报手续。多年来,我院骨科在运动医学疾患的诊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2008年奥帆赛及历次在青举办的大型国际运动赛事,均有我院运动医学医生承担医疗保障任务。除膝关节运动疾患诊治外,我科肩、肘关节镜下各种技术也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待相关手续完成并独立建科后,运动医学科将力争在复杂关节镜手术方面培育更大优势。

      黄岛院区骨科:现有医院终身医学专家1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科室医疗设备、仪器精良,可开展骨科各类手术,在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方面诊疗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2013年,病区床位规模扩大后,手术量不断升高,获得了当地与青岛市区广大市民的认可和好评。

      优质护理队伍:骨科病种复杂,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潜在风险大,科室临床工作的高效、安全开展离不开护理队伍的有力保障。骨科目前拥有专科护理人员44名,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1人,在读硕士1人,学士学位20人。多位护士长担任国内、省内重要学术职务。科室近年派出多位护士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并将先进的病房管理经验和专科护理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工作。全体护理人员优化护理服务理念,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在重细节、显特色、抓服务上下功夫,各护理单元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100%,出院病人满意度≥98%。脊柱外科入选“省级优质护理示范病房”,1人被授予“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新技术及特色技术的开展


      骨科将高新技术、理念与学科自身特色相结合,相继开展了腰椎后路Quadrant通道下突出椎间盘摘除术及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钛缆内固定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XLIF微创椎间融合术、经皮球囊扩张压缩椎体成形术、股骨头坏死钽棒重建术、腰椎后路Wallis动力性内固定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项目。


      腰椎后路Quadrant通道下突出椎间盘摘除术及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我院自1951年起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至今已经完成近万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骨科通过微创器械小切口显露病变部位,冷光源内置照明,术野清晰,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因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2007年开始引进Quandrant通道系统,借助此系统,已开展腰椎后路quadrant通道下突出椎间盘摘除术或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数百例,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适应证范围,应用于所有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包括常见的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不稳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系统采用后外侧入路,通过建立一个可扩张撑开的工作通道,使医生可精确到达手术区域,不需广泛剥离肌肉及软组织,顺利实现以往只有传统开放手术才能完成的腰椎管减压、滑脱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等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要求的所有复杂操作。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留棘突、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等腰椎后部结构,减轻对腰背肌的损伤,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腰椎功能。另外quadrant也应用于颈椎后路Keyhole手术,成为我科的特色技术。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相关微创技术,如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通过病变侧手术入路进行椎管减压,某些情况可以进行对侧减压,植骨融合,然后再在另侧进行经皮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极大的减少了对后路复合体的破坏,促进了术后恢复。


      上颈椎疾患的临床诊治与内固定技术:上颈椎疾患主要包括寰枢椎脱位不稳、上颈椎肿瘤、齿状突骨折、C1-C3骨折等疾病,由于其位置高,风险大,因此,临床研究与应用不多。我们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此类疾患的临床研究与诊治,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寰枢椎的内固定技术,从经典的后路各类钢丝内固定技术,逐渐发展到目前的前后路手术内固定,包括齿状突骨折前路螺钉固定、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松解术、后路寰枢椎复位融合内固定以及颈枕融合技术等,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年手术量达到50余台,在山东省内与胶东半岛内不论从数量与质量方面均位于领先地位。


      关节镜下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目前已完成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数百例。其中近百例为近年来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开展的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并围绕该术式从事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病人中期随访效果满意,较传统的单束重建具有更高的满意度。


      关节翻修术:随着关节置换技术的普及,翻修病人的病例数急剧增加,但翻修术中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对临床医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02年起我科开展了全髋关节与全膝关节的翻修手术,迄今已积累了近百例病例,中期随访假体生存率为93%,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专家介绍

      陈伯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外科副主任,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青岛大学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


    专业为骨科学、脊柱外科。擅长脊柱脊髓损伤、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侧弯,后凸)以及炎症与肿瘤的诊治。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椎间盘细胞凋亡的第二条诱导通路。近年来,获得教育部高等院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目前承担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主编主译专著4部,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参编参译专著多部。兼任第九届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脊柱外科学组成员,中国康复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骨科分会总干事。山东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脊柱外科学组组长,青岛市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中国骨肿瘤与骨病》编委和常务编委等。


 

      胡有谷,主任医师,院内终身医学专家。


     从事骨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至今已50余年,在脊柱外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作出较突出的成绩。先后任医院骨科主任、副院长、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1980年起,为骨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35名。获各类奖励近20项,其中首位包括全国卫生科学大会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承担卫生部、山东省教委、山东省卫生厅等9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 发表论文220余篇。主编专著2部,主译1部,参编32部。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山东专业技术技类人才”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山东分会第四、五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第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务委员,中华骨科学会第五届脊柱外科学组组长等。


 

      陈晓亮,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终身医学专家。


     从事骨外科专业工作30余年,主要进行了脊髓损伤、骨病及骨质疏松、脊柱骨融合遗传基因方面的临床与研究,其技术精湛,尤其对脊柱疾患、骨肿瘤疾患的诊治均有较深的造诣。近20年来率先引进和推广应用国际上流行的各种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械,主持和完成了各种复杂的脊柱外科手术,包括上颈椎疾病Ⅰ期前后路手术、脊柱侧弯前后路矫形术、省内首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脊柱肿瘤全脊柱切除重建术、椎体成形术等。近年来,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厅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译及参译著作3部,参编著作5部。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骨科分会委员,《脊柱外科杂志》等4个杂志编委。


 
      邹云雯,主任医师,院内终身医学专家。


      从事骨科专业工作30余年,精通骨科各类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在创伤骨科、脊柱损伤、显微外科和手足外科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他带领学科组开展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手术治疗、脊柱损伤的手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等新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以首位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60余篇,参编专著5部。兼任青岛市骨科学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创伤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 

 
      孙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关节外科副主任,黄岛院区骨科主任。


      在国内较早的开展了髋、膝关节置换与翻修、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肩、肘、踝及指间关节置换、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双束四隧道解剖重建、微创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盂唇缝合以及踝、肘、腕关节镜手术等。近年来,承担并完成省部级、厅市级课题5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市级课题1项;以第一位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厅市级及其它科研奖励2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中华医学会杂志及Medline、CA、EM收录论文41篇,主编参编专著3部。兼任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AKOS)委员,国际内固定协会(AO)会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骨科学会委员,山东省骨科学会骨质疏松学组副组长,青岛市医学会手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常务编委等。 

 
      王英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关节外科主任。


      是国内较早对关节疾病从事专门研究的医生,尤其擅长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与膝关节疾病的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目前,已成功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200余例,全髋关节返修术100余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800余例,膝关节镜下手术2000余例,微创交叉韧带重建术200余例。并在省内较早开展了如膝关节单髁置换等微创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数量和效果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主编《骨科再手术学》,参编著作4部。做为负责人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山东省卫生厅课题2项,山东省卫生厅课题1项;另外参与多项国家、省市课题。数次参与世界级多中心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和肺栓塞防治协作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学组委员兼膝关节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关节学组常务委员,中华康复学会骨关节学组委员,山东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关节学组副组长,青岛市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临床骨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特邀编委等。


      叶发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创伤外科主任。


      从事骨科及创伤专业近30年,精通骨科及创伤骨科专业各种疾患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骨盆及髋臼骨折诊治、四肢复杂骨折诊治、脊柱损伤、骨科感染及臂丛神经治疗等有丰富成功经验。现已发表论文50余篇,主篇专著2部,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参译专著6部。在研课题2项,获奖8项。兼任兼任中国医促会医用材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颈肩腰痛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骨科学会创伤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山东省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创伤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手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青岛市创伤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于腾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青大附院海阳分院院长。


      主要从事骨科关节、创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擅长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交叉韧带损伤、骨科关节创伤、肩肘损伤性疾病等的诊疗工作,在四肢创伤骨折手术、膝、髋人工关节置换、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半月板修整术、肩关节镜手术等方面有很深造诣。以第一负责人承担省市级研究课题9项,培养研究生、博士生15人。参编专著、教材4部。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青岛市青年科技奖。现兼任山东省骨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中华骨科杂志通信编委,《中华创伤杂志通信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邀编委。 

 
      王德春,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脊柱外科副主任。


      对脊柱退变性疾病 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胸椎管狭窄症、脊柱创伤、脊柱肿瘤及脊柱畸形等有较深的造诣,对脊柱外科一些高难度手术如Charis畸形后路枕骨大孔扩大成形硬膜扩大修补减压术、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前路松解术及后路椎弓根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等有较成功的治疗经验,同时从事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实验研究,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高新技术。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级课题1项;获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5部。兼任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分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湘达,医学硕士,主任医师,运动医学科主任。


      擅长关节病、颈肩痛、腰腿痛、骨折创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对骨盆肿瘤、脊柱内固定手术有较深的造诣。作为省内关节外科专业较早的从业者,先后成功开展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关节置换及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肩袖修补等微创手术治疗,目前已经成功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700余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500余例,膝关节镜下手术800余例,微创交叉韧带重建术200余例,手术效果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5部,研究分获山东省科委二等奖、青岛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会员,山东省关节镜学会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 登录 后评论送积分,积分详情请登录 掌上医讯移动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