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医精神 感触大医心灵

时间:2013-09-26 作者:宋攀 王晓泽 杨红

一千三百多年前,“药王”孙思邈穷其所智,将为医者所需的仁爱之情、谦勤之心汩汩使于笔端。文末字终之时,一份千字箴言《大医精诚》横空出世。正是这份有关医术医德的深刻哲思之书, 启迪了一个又一个迷茫之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后世医才。
然而时至今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仿佛在一点一点蚕食为医者那颗悬壶济世之心。医患关系愈发紧张,医患矛盾愈发尖锐,伤医弑医事件频发,红包、回扣等负面报道将“白衣天使”置于不仁不义之地,沉重的负担压得广大医生透不过气。
而就在此时,《医师报》发起的“寻找大医精神”活动映入世人的眼帘。从祖国南端的海岛,到最北的省会哈尔滨;从东部发达城市,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60 位来自全国各地、活跃在不同医疗战线上的“大医精神”代表,以或平凡、或激昂、或感动的事迹,鲜活地演绎着“大医精神”的当代内涵。
今天,虽然“寻找大医精神”活动已告一段落,但其所散发出的正能量将无时无刻地鼓舞广大医生继续前行,而我们的“寻找”之旅也仍将继续。

 

找寻:“大医精神”代表就在我们身边
《寻找大医精神》栏目自2013 年2 月28 日推出后,“大医精神”迅速成为百度百科、百度知道、搜搜百科等网络搜索词条,全国各地热心医师同行、医疗机构、行政部门及学协会,更是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争相推荐他们心中的“大医精神”代表。
75 岁高龄的原上海( 海燕)电影制片厂导演赵家耀在上海图书馆看到《医师报》上关于《大医精神》的报道后,热情推荐了以平凡事迹感人至深的社区医生—— 东南医院内科副主任陈岭;珠海市卫生局局长李力动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扎根边远海岛26 年,有着“海岛健康守门人”之誉万山区桂山镇卫生院院长王桂湘;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宣传科主任李晓兰在报纸上看到相关报道后,投稿讲述了重症肌无力研究所所长乞国艳医患人生转换的励志故事;吉林白城平台解放军第 521 医院医务处主任黄树涛拨打热线电话后,让大家认识了一位来自茫茫草原深处,一个季度竟吃下4.09 毫希放射线的微创介入科主任张伟;《健康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冯立中更是用3D 笔法,向大家全景呈现了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刘家集乡刘染村村医张振江17年如一日贴心服务艾滋病患者创下村内无二代感染的奇迹……
另外,我们也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了解到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素有“缝兜大夫、B 超神探”的儿童健康卫士贾立群等人的事迹。在此,《医师报》向支持并积极推荐大医精神代表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涟漪:“大医精神”在持续发酵
《寻找大医精神》自推出以来,“好大夫在线”网站的后台点击量已突破19 万次;今年4 月11 日,广州市番禹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乔铁的发明家身份被本报报道后,《光明日报》于8 月29 日对其进行了追踪报道;海军卫生部副部长丁青艾发短信称赞道:“搞征文活动,很有意义,这是临床工作的需要。”另外,大医代表可歌可泣的事迹见诸报端后,更是在行业医疗领域引起热烈反响。
看到《医师报》于2013 年3 月7 日以“17 年心系染艾乡亲”为题报道的安徽省利辛县乡村医生张振江故事后,省市负责人要求,“要对长期工作在抗艾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进行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亳州市政府不仅给他送去了慰问金,相关部门还制订了 “五个一”帮扶措施,即成立一支导师队伍、支援一批物资器械、建立一条绿色通道、构建一个远程医疗链、每季度组织一次艾滋病义诊。
陈菊梅教授如今已87 岁高龄,但其仍坚守在传染病临床一线。她的报道刊发后,很多人都觉得老人这样工作实在太辛苦了,其中还有人打算出资帮其建立自己的诊室。而陈菊梅却不以为然:“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身体状态还可以,还能继续帮患者看病。我一辈子都在医院工作,去私人诊室坐诊可能会不习惯,但我真的很感谢大家。”
河北省卫生厅厅长杨新建来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考察调研时,看到《医师报》关于乞国艳的“大医精神”报道后,感慨良多:“乞国艳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又以拼搏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刻苦钻研,为很多重症肌无力患者解除了痛苦,也为临床疑难杂症方面填补了一个空白。她是‘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的典型代表。”
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教授周晓“让延续的生命更有颜面”的故事于7 月4 日在《医师报》刊发后,业内外专家纷纷打电话给他,祝贺他为肿瘤整形学科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让其备受鼓舞。而周晓教授主编的《肿瘤整形外科学》也因此成为了行业内的畅销书。
同时,从掌上医讯看到大医精神代表的事迹后,读者们积极互动。有网友看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张骞打响“肾脏保卫战”的事迹后发出“医者仁心”的感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王锡山“对患者有利是我唯一选择”的事迹被报道后,网友大赞:“尊敬这样的人!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春晓“手术创新 赢得国际话语权”的事迹被报道后,则引起了网友对往事的回忆:“他过来给我们上过课,很不错,真心赞一个”。

 

触碰:“大医”的精神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花、一片叶,然而每个人对其的理解又都不尽相同。
庄仕华:业要精 德要正
“愿用一生实践对自己的承诺, 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朴实的语言却道出了人生最高的境界,这就是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
在他看来,医疗行业是最具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行业,“大医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业务技能、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还必须崇尚医德、关爱生命、淡泊名利、追求真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坚定对医学事业的信念和信心。
虽然只是医生,但通过努力,一样能将小小手术台化作为人民服务的大舞台。为改善医患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是为医者最大的骄傲和光荣。
王鸿利:要有对患者负责的态度
“先谈医德,再谈医术。‘大医精神’的根本是要有对患者的负责态度。”这是76 岁高龄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鸿利的内心感受。
在他看来,医生一定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尽心、尽力、尽责。要处处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关心和爱护患者,把自己的所学尽数用于服务患者。“我觉得这是作为医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关键条件,其次才是医生的技术和学识。”
只有身为医生,才能明白医生的辛苦,这是旁人所很难真正理解的职业之苦。如果不是怀有远大的志向与崇高的道德感,很难在这条艰苦的路上坚持走下去。
胡大一:医学必须拨乱反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内科专家,他总说,“大医精神必须将当今医学的目的拨乱反正。”
在他看来,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类健康, 预防疾病。我们当今医学的目的是迷茫的,等人得病,坐堂行医是目前最主要的医学模式。医学目的的迷失必然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医生的兴趣都放在疾病终末期的高新技术追求上,从而忽略了“上医治未病”的亘古良训。
“不论外在条件怎样,医生都有责任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人人可及的重任。医生虽不是政府,但可以发动志愿者爱心工程,做力所能及的事。”
李宗浩:“大医精神”就是德、才、干
唐山大地震坚定了他开拓中国救援事业的决心;SARS 病毒带给了他救援事业的新内涵;印尼海啸冲开了他“关爱生命,科学救援”的新理念。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宗浩所理解的“大医精神”可以用三个字进行概括:德、才、干。要提倡这种精神,就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既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要学习现代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
他曾负责与意大利政府谈判,筹备建立了北京急救中心;曾艰难促成北京市卫生局下发《关于北京急救中心部分功能转型的决定》……在中国救援事业的征途上,他以一颗求实热爱之心谏于上,普于下,惠泽于众生。
周晓:“大医”不能用经济指标来衡量
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研究室主任周晓教授看来,眼下有一种趋势不容忽视:经济利益的驱动,使一些医生变得功利。
一个行业如果总是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医学大家就很难脱颖而出。因为真正的大医,一定是某一领域内引领方向的人,因推动人类科学进步所做的努力而载入历史,彰显正能量。
栗占国:医术是立医之本 仁爱是立医之魂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栗占国看来,大医精神,源于对患者的仁爱之心、对生命的敬重之情、对职业的信仰之意。坚持“精湛医术是立医之本,仁爱之心是立医之魂”的准则,只有时刻把患者放在首位,把患者之疾当作一种责任和使命,把医生这个职业当作一种态度,一种信仰,才能称之为“大医”。
倡导大医精神不仅能让更多的医生自律、自警、自勉、自省,还能让患者更加自立、自爱、自强、自信,充分理解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社会也能正确认识医患关系,互相信赖、互相支持、互相和谐的医患关系迟早会建立起来的。
赵红心: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夫
身为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的赵红心,一直以低调的姿态践行着高调的精神。她总是说,“大医精神这个问题我没有考虑过,我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夫。只不过是多看了点病,多尽了点心,努力把自己手里的事情干好而已。”
赵红心认为,医生要注意同患者沟通、做好自己的同时, 卫生行政部门、媒体也要注意宣扬正能量, 不要总是报道负面的消息, 这会将越来越多的社会怨气引到医生身上, 很多事情并非医生能左右, 不能忽视其深层次的原因。
刘东:精诚相待 承担社会责任
在北京和睦家医院心脏外科青年医生、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理事长刘东看来,大医精神不仅要求对救治患者精诚相待,还要求医生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到患者中的弱势群体,让他们同样可以得到医疗救助。这也是刘东发起成立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的初衷。
如今,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大爱医生专家志愿者团队已有34 名专家,其中还包括2 名外国专家,他们都是刘东心中的“大医精神”代表,他们挂号费、诊费全免,帮助患儿通过绿色通道快速住院……不图名利默默无闻地帮助基金会救治患儿。
“我们希望更多专科医生能够成为我们大爱医生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在这样一个公益的平台上播撒爱心的同时,让医生职业更神圣。”这是刘东的愿望。另外,刘东认为,一个胸怀天下的医生同时也应该注重预防医学。
王祖郧:上医治未病
在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王祖郧眼里,“能力”始终是“上医”的基础,否则其它都无从谈起。
大医要孜孜以求方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强化仁者之心,才能热爱医者之业,才能坚守医者之阵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为人类社会造福。在“经济思维”逐步占领整个社会的形势下,围绕提能力、树仁心、建恒心三步走的思路,聆听大医忠言,领悟大医精神,学习大医风范,方能够让广大医务工作者恪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于长隆:大医需旁通其他相关专业
在曾经为奥运夺冠保驾护航的青壮年运动医学专家于长隆的眼里,自己离心目中的大医还有一段距离。他心目中的大医不仅仅是在自己学科领域非常精通,而且需要旁通其他相关专业。
在他心里,作为一名“大医”,首先其专业知识水平需要非常高;其次,时刻谨记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以为患者服务为荣;同时也要仁爱学生,以己为任,为从医的年轻人创造一个更好的行医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王继跃:大医当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作为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学科带头人和科室主任,王继跃始终告诫自己: 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渊博的知识, 还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有时医者一句熟悉的方言,一张温和的笑脸,一个关心的眼神, 都能使患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 因为温暖是最好的处方和良药。
他总是说:“我们是医生,也可能是患者或家属,换位思考,当我们在病痛中挣扎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希望有一双稳定有力的手能够给我们帮助?当我们的病痛被他解除后,我们会不会觉得医生很伟大?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想你今后应该明白自己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
乔铁:让更多的医生成为发明家
他是CHiAO 牌掌门人,他是医生中的发明家,他还是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的院长,他就是乔铁。在他心中,“当代大医精神非常需要提倡发明创造精神。”因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进步的标志,工具进步一小步,人类文明进步一大步。只有一线医生才知道什么工具最好用,什么工具更能够帮助到患者,更能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都是厂家做不来的。
在国外, 很多医疗设备都是医生发明的,并且以医生的名字命名。我国当今医院里70% ~80% 的高端医疗设备都是国外的,由这些设备产生的技术及消耗品也是进口的。进口器械及技术价格普遍较高,大量的利润被跨国公司掠走,这不仅增加了我国患者的就医成本,控制了我国的医疗设备命脉,也注定我们的医疗水平只能屈居人后。

 

摇旗:“大医精神”在前行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大医精神代表们虽然已在自己的领域绽放光芒,但他们都深切地认识到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抵御浩浩荡荡的患者大军,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为组建行业同盟奔走相告。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因此,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张骞希望有更多的医生能够掌握腹腔镜微创技术,从而更好地为广大病患服务。
两年前,张骞制定了“拯救肾脏——百肾计划”和“千肾计划”,这一计划在过去的一年得到了很好的实施。目前,张骞计划启动“腔镜中国行”,计划每月一站,给当地医院授课并演示手术。一方面让经济困难的患者得到北京专家的免费治疗;另一方面,通过近距离观察手术演示的授课方式,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生的水平,手把手地教他们手术技巧。
广州市番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乔铁带领的CHiAO 医谷团队正在开展“打造一百名医生发明家”项目。如果你是医生发明家群体中的一员,你的手上有令人称赞的发明项目,那么你可以与CHiAO 医谷团队取得联系,CHiAO 医谷会规范专业地帮助您,以期让您的发明成功走向市场。
刘东发起的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2012 年遇到发展瓶颈—— 医生与医院的资源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患儿需求。为了让更多的患儿在当地受益,刘东决定一方面通过与外地医院合作的形式向外地医院输入资金与技术,扶持当地医院发展,借助当地医疗资源救助患儿;另一方面通过阜外与安贞医院患儿的救助案例,整理临床一手材料,设计救助方案,推动国家先心病大病儿童的救助政策。如果您或您带领的医院有热心与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进行合作,可以向《医师报》获取联系方式。

后记
正如解放军总医院特聘教授于长隆所言,大医精神永远值得提倡,但“大医”不是“大神”,大医都是从小医一步步走过来的。宣扬大医精神就是要告诉广大医务人员,大医并非高不可攀,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医务人员都可以循着他们的足迹,通过自己的努力追赶甚至超越他们。一个人哪怕能够成就一件事就是对社会莫大的贡献。




( 登录 后评论送积分,积分详情请登录 掌上医讯移动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