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5 岁每年或每两年查便潜血,66 岁时单独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近期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与目前指南推荐的“单一方式”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相比,“50~65 岁期间每年或每两年查便潜血,66岁时仅行一次结肠镜检查”的“杂交筛查”策略同样有效,且花费更少。(Clin GastroenterolHepatol. 2013, 11: 1158)
大多数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建议有风险成年人采取“单一方式”结直肠癌筛查策略,例如50 岁起每隔10 年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筛查策略)、每年行大便隐血试验(FIT 筛查策略)或每5 年行乙状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筛查策略)。当然,也有指南推荐FIT/ 乙状结肠镜筛查策略,即50 岁起每10 年乙状结肠镜检查,同时每年行FIT。
研究者采用Archimedes 模型,对比了FIT/ 结肠镜“杂交筛查”策略与上述4 种筛查策略30 年期间的费用效益。结果显示,与不筛查相比,所有筛查策略都可增加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降低结直肠癌相关医疗费用:每十万人中,结肠镜筛查策略、FIT 筛查策略和FIT/ 结肠镜杂交筛查策略促使QALY 依次增加11 500 年、9600 年和11 200 年,费用依次节省1.115 亿美元、1.426 亿美元和1.268 亿美元(表1)。若将FIT 的诊断阈值100 ng/ml 降低一半,则FIT/ 结肠镜杂交筛查策略将促使每十万人的QALY增加11 600 年,同时费用节省1.263 亿美元,此时在这两方面都超过结肠镜筛查策略。与不筛查组相比,FIT/ 结肠镜杂交筛查组的结直肠癌发生率降低72%。与FIT 筛查组和结肠镜筛查组相比,FIT/ 结肠镜杂交筛查组所需FIT 和结肠镜检查分别减少55% 和37%。
研究者发现,在FIT/ 结肠镜“杂交筛查”策略中,便潜血筛查间隔1 年或2 年对结果的
影响不大,但受试者对66 岁行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却很关键。与结肠镜筛查策略和FIT 筛查策略相比,“杂交筛查”策略可改善患者对结直肠癌筛查的依从性,同时降低结肠镜检查并发症风险。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