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曹广文教授等开展的一项两阶段纵向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简称乙肝后肝癌) 术后患者, 应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等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癌复发风险,并提高生存率。(JClin Oncol. 2013 年9 月3 日在线版)
我国是“乙肝大国”,据估算,全国HBV 表面抗原携带者约为9300 万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数据显示,我国近九成肝癌患者有HBV 感染病史。乙肝后肝癌患者术后预后往往较差。
曹广文等入选780 例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乙肝后肝癌患者,其中163 例进入随机临床研究。非随机阶段的队列研究提示,HBV 病毒负荷较高(≥ 104拷贝/ml)提示总生存和无复发生存几率较低,而抗病毒治疗则可显著改善生存率。在随机对照研究阶段,多因素Cox 分析显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癌复发和肝癌相关死亡风险分别降低52%(HR=0.48,图1A) 和74%(HR=0.26,图1B)。与对照组相比,抗病毒治疗组患者肝癌早期复发风险降低约60%(HR=0.41),术后6 个月时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2 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肝功能异常患者(P=0.003)。
研究者发现, 在抗病毒治疗组中, 癌旁肝组织表达羧基末端截短的HBV X 蛋白预示无复发生存几率较低(P<0.001)。
研究者观点
对于接受根治性肝脏切除术的乙肝后肝癌患者,术后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存率,并能预防肝癌复发,尤其早期复发。早期复发可能与原发肝癌扩散有关,而晚期复发则主要是新发肝癌。肝癌早期复发风险降低,可能归功于抗病毒治疗对病毒复制的抑制;而术后肝功能的改善,则可能与肝脏坏死性炎症得到抑制有关。该研究提示, 即便HBV 病毒负荷较低,长期抗病毒治疗也可明显改善预后。因此,只要患者术前能检测到HBV DNA,均建议在术后进行抗病毒治疗。
赞